第118章 春闈案發(2 / 2)

權宦 陳燈 1513 字 2023-01-01

政壇之詭譎難測,一言難盡。至於這案情究竟如何,真相如何,實在真的不重要了,關鍵是,元狩帝希望這場案子會達到什么樣子的效果?傅雙林接旨後,心里一陣嘆息,知道果然如楚昭所說,元狩帝終於找到了機會將自己推到了台前,而自己作為肅王曾經的親信內侍,重審此案,無論此案最後結果如何,太子都不會饒過自己,自己將是一把銳利而忠心的楚昭的刀嗎?還是元狩帝用來制衡兒子們的權術工具?

雙林沒有選擇,只能硬著頭皮當日便到了大理寺,三法司負責會審的官員刑部尚書蔡可玉,大理寺卿魏武,督察院左都御史張清宇也都到了位,看到雙林出來,各個敘禮,卻都有些驚異於這位天子寵宦的年輕,之前傅雙林被彈劾之時,朝廷一些官員對他的名字還是陌生的,如今看到其人,面容清秀,談吐謙和,並無一般宦者的卑微畏縮或是淺薄傲慢之態,心下都微微有些吃驚。

按例,會審中官帶著天子敕令到大理寺會審,座次居中坐於黃蓋之下,三法司官員位列左右兩邊,御史、郎中以下的官員捧著案牘侍立一旁,雙林雖然不曾推卻位次,卻表現得頗為容讓,先到了位次上,再三請了三法司幾位官員入座,才自己徐徐坐了下去,不卑不亢,行為大方自然。

審案過程,雙林更是請大理寺卿全程主持,他大多時候沉默,偶爾出言一問,查看各項證據卷宗之時,也頗為認真仔細,其實案情說復雜也算不上復雜,只是獄中暴斃的南粵士子讓案件顯得詭異起來,是滅口?還是畏罪?賣題目的書館老板聲聲喊冤,失蹤的出題落第士子毫無線索,之前刑部已問詢過,便是顏閣老也上了堂,態度十分傲慢,一口咬定當初與兩位副考官擬了十道題,上呈天子預覽,之後由元狩帝用紅筆圈了三道題作為三場題目,封還貢院,此間所有春闈的主考官、副考官、同考官甚至包括抄寫試題以及謄錄春闈舉子所有試卷五十多名弘文館校書郎,全都在貢院之內不許出外,整個貢院春闈期間都是重兵把守,不通消息,試題究竟是如何泄露的?刑部之前已如篦子一般的將貢院所有涉案官員一一詢問過了,卻一絲頭緒也無,畢竟,即便是主考官和副考官,他們所知道的,也只有十道題目,最終元狩帝圈定的那三道題目,卻是考前三位考官一起拆封分發下去的。

說白了,如果那個賣題目的落第舉子真的存在,那也只能是狐狸精一樣的人物,才能在考前就如此准確地押中三道題。但是他們是在審案,審案就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結果給天子交代,給赴考的士子交代,給朝廷文武百官交代,給天下交代,總不能給天子上奏,此案涉及鬼神狐怪吧?

案子一審就是三天,三天下來,就連押送試題的侍衛都被問過甚至動了刑,卻毫無收獲,案件就此僵住了,所有審官都疲憊了,三法司主審官幾乎都對案子如何審理不再發表意見,竟是都看著雙林如何處置。

雙林也只是苦笑,案件到這里,已經太清楚了,只是誰都不敢說,題目當然不是沒人提前知道,至少,劃定三道題目的元狩帝是知道的。題目,是否就是元狩帝自己泄露出去的?如果是他,自導自演了這么一場戲,是想要做什么?是將太子楚昀一系官員都一齊拉下水,全部整治掉?

自雙林接旨以來,元狩帝就未就此案給過他一字指示,而偏偏三法司主審官都看著他,以為元狩帝另有交代於他,於是都並無措辭。如今朝野上下盡看著這個案子最後如何處置,元狩帝究竟想做什么?

雙林甚至連安喜都旁敲側擊過了,安喜只是笑道:「這也是陛下看重你,其實審案么,依我看,若是一時拿不定主意,索性拖一拖,拖著拖著興許案情就明白了,你說呢?」

拖字訣,的確是官僚社會解決事情的靈丹妙葯,只是卻不是雙林的一貫風格。( 就愛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