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管他們死活?(2 / 2)

不為別的,是來顯擺兼奚落她這個姐姐的,當時秦淮茹差點拿掃把把她給趕出去,還是她婆婆賈張氏給攔下了。

她婆婆不為別的,就為她兒子賈東旭還在軋鋼廠上班,而京茹現在是李主任妻子的弟媳。萬一把京茹惹急了,在李主任面前挑撥一下,那就夠她兒子吃一壺的。

所以,這婆媳倆硬咬著牙,扮演了一對羨慕嫉妒恨的婆媳倆,滿足了秦京茹的虛榮心,故作大方地給他秦淮茹她的聯系方式,說有事情可以找她,然後就得意洋洋地走了。

第二回,是因為劉海中。

當時他在軋鋼廠四處整人,都整到了一大爺和賈東旭師徒倆的頭上,雖然被車間主任給化解了,但秦淮茹怕他再來第二回,她就想到了去求她妹妹京茹。

畢竟京茹和李主任算是親戚,讓她幫忙打個招呼應該不算是件難事。

可是沒想到,她和賈東旭連人家的門兒都沒進得去,就被10斤糧票給打發了回來。人家說了,窮親戚太多,顧不過來,一視同人,但凡上門的親戚,都是給這個數。

自那以後,秦淮茹就再沒主動聯系過這個妹妹,就當沒這個人了。

……

這10年,許大茂的變化不算大,他一直在宣傳科安安穩穩地當著他的小科員。雖說工資一直沒有漲,但對於他來說,平平安安就是福,錢財他不缺,只要一家人安穩度日堅持到改開,就算是勝利了。

這個多虧了聶副主任,姓聶的是個念舊的人,在別的部門翻天覆地的時候,宣傳科偏安一隅,安靜得很,除了偶爾要幫著李主任寫一些違心的材料外,其它時候與之前無異。

同事們心里都清楚,這份安穩來之不易,大家都記著聶副主任的情呢。

只是大家都默契地沒有提起,不為別的,就為不給聶副主任添麻煩。

婁曉娥還是老樣子,只是比之前多了些成熟的韻味。

偶爾,還被安安氣得跳腳外,她還是過得很順心的。

家國現在已經是一個小少年了,他現在是胡同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王,成天帶著一幫小孩子在外面瘋玩。

大齊是他的頭號小弟,而二號小弟則是許家安,其實應該說是二號小妹。

雙胞胎現在也快11周歲了,家安長相現在越來越像媽媽,可那性格卻與婁曉娥截然相反。

一天到晚跟在她大哥後面,玩些男孩子的游戲,樂此不疲地。

長輩們都想不出這孩子的脾性像誰。

最後還是婁曉娥發現,這孩子,脾氣越來越像她姑姑,也就是那個她很欽佩,之前留過洋,然後又毅然決然回國的那位姑姑。

許母聽說之後,抱著安安開心得不行,直說這個孫女將來會有大出息。

至於雙胞胎中的另一個,也是許大茂的小兒子許家康,這孩子也長大了,他和家安簡直就是兩個極端。

家康從小就顯露出一個天賦,那就是學習的天賦。

不管是認字還是背古詩,只需要教一兩遍,這孩子就能馬上記住。

最主要有一點,這個孩子好靜,坐得住。

一點點大的小娃娃,就喜歡拿著哥哥的課本,煞有介事地學習。

這已經是四合院後院一景了。

許家二老現在身體也很健康,許父已經退休,現在逍遙得很,有空就會找徐師傅喝喝茶,下下棋。

許母則是有孫萬事足,有事沒事就會到四合院來看孫子孫女。

看著孩子們開心的笑臉,她的心情能好上一整天。

她對現在生活很滿意,只是有些擔心兩個女兒。

大女兒其它都好,就是外孫小強下鄉插隊了,到現在還沒回,雖然孩子一直寫信回來報平安,說一切都好。

但那總歸是她的大外孫,一個城里孩子,跑到農村去種田,她這個做姥姥的哪有不擔心的。

還有小女兒,這孩子的生活本來一直很順利的,可就是從大學畢業起,她生活上的坎兒好像變多了。

本來應該在66年夏天畢業,但是一直卡到了67年年底才成功拿到畢業證書和報道證。

那一年半,一家人都不知道是怎么熬過來的。

經過這件事,小女兒一下子就變成熟了許多。

然後就是和小張結婚,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小張這孩子,別的都好,就是有一點,不是本地人,沒有房產,一直住在軋鋼廠的集體宿舍。

雖說結婚後可以單獨住一間。

可那是筒子樓,樓道里昏暗得很,房間又很小。

老倆口本來想讓孩子們在老宅結婚的,可兩孩子都不同意,堅持住在了廠里的宿舍。

本以為小女兒結了婚,兩人的工作不錯,工資也不低,可以把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的。

可沒想到,到了71年,軋鋼廠忽然要在三線辦分廠,那邊急需技術人型人才,小張的名字赫然就在那支援名單上。

當時把許大茂和老倆口急壞了,還以為自家是被人整了呢。

鬧到後來,才發現,原來是人家小張自己報名的,而且是在小妹的支持下報的名。

要不是許大茂她們攔著,小妹也會報名跟著一起去。

說是支援,幾年就回,可是未來的事情誰知道呢。

支援三線可不是輕飄飄嘴巴一張,說去就去的。

這可不是普通的出差,是要連戶口也是一起遷出京城的。

如果只是小張去,小妹留在京城,這算是兩地分居,到時遷回來會容易一點。

但如果小妹也一起去了,夫妻倆帶上孩子一起遷出去,那想要回來恐怕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聽了父母和哥哥的話,小夫妻倆那火熱的頭腦才算是冷卻了下來。

小張去三線,這事兒已成定局。

不過還好,像他們這種兩地分居的,每年至少有兩個月的探親假,好歹兩人每年還能見上面。

小張走了後,許母擔心小女兒,想讓她搬回來住,可人家不干,也不住軋鋼廠宿舍了,直接在醫院申請了宿舍,孩子送全托班,工作生活兩不誤,人家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的。

許母就是想挑毛病,也挑不出來。

這一晃,小張去三線都5年了,不過他的辛苦也是值得的。

據說,現在已經干到分廠的副廠長了。

等到時從三線調回來,總廠不一定,但分廠的管理層肯定會有他的一席之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