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路(六)(2 / 2)

《明》 酒徒 3105 字 2023-01-05

「萬歲,武大人到了」,老王太監低聲回稟。

「讓他進來吧,別通報了,自己找個凳子坐」,朱元璋把手中的御筆停了停,順口吩咐。

一陣輕輕的腳步聲慢慢走近,武安國躡手躡腳溜了進來,在側對著龍案不遠處站好,等了一會,看披閱奏折的朱元璋閑下來,才低聲啟奏道:「臣武安國奉旨入覲見,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免了,今天就咱們翁婿二人,你自己搬凳子坐」!朱元璋今天心情大好,賜座的語氣帶著幾分高興。

「微臣謝座」,武安國念了句背得滾瓜亂熟的台詞,這套過場如演習般天天重復,已經做得不再覺別扭。搬了凳子坐下,等待朱元璋的問話。

「朕今天半夜找你來沒什么大事,朕晚上核對戶部帳目,發現大明國庫內的銀子算上未花完的高麗、迭羅和日本等國賠款,現在總量在已經是五年前的四倍,今年還在發瘋了似的增長。朕琢磨著,這幾年民間的周轉的銀子可能增長更多,這樣下去,百姓手中的銀兩不是毛了嗎。當年朕沒錢時多發些寶鈔,寶鈔還要跌價,真要是跌了價,百姓的日子能不受影響么,還不得背地里天天罵朕」。

武安國最欣賞的就是朱元璋這個皇帝還能把百姓生活掛在心上,無論其出於什么目的,在封建君王中能做到這點的找不出幾個。現在聽到皇帝問自己白銀和物價問題,馬上意識到在這個時代,除自己之外,整個大明沒有人能給出答案。這個問題在朝廷決定開海禁時,他已經思考過一些,並且在當時憑借上學時的模糊記憶,提出了以控制黃金外流和以黃金替換白銀作為錢幣的建議,可惜朱元璋只采納建議的前一半。

看看擺在眼前的厚厚的一摞賬本,武安國不敢亂出主意,低聲回答:「萬歲,此事非同小可,請容臣想想,以免考慮不周,壞了陛下大事」。

朱元璋足夠聰明,這幾天親檢查對戶部帳目,發現國庫存銀增長過快。遇到問題後他立刻就想起武安國當年的建議,聯系武安國於北平的財神之名,下旨把他給宣了來。現在看到這問題一下子把武安國難住了,知道自己所料沒錯,即使大明朝現在還沒出現物價飛漲情況,以後肯定要面對這個棘手問題。當即招太監給武安國端來一碗參湯,命他邊喝邊慢慢想,然後低聲提醒道:「下午朕問費震,他建議朕把國庫的銀子封起來一部分,裁撤工部開銷,說這樣朝廷花出去的錢少了,百姓手中的錢也會少。可是朕琢磨著,這也不是個長久之計,朕總不能天天讓人蓋庫藏銀吧,百姓手里的銀子朕也不能強逼著他們不花啊」!

史書上記載某個朝代的明君在位,總喜歡說其公庫中穿銅錢的繩子都爛掉。朱元璋在國庫入不敷出時曾非常羨慕這些有錢的帝王,現在才明白那滿庫的錢財是怎么一回事。開國之初,蒙古人卷了天下的銀子北逃,整個大明窮的叮當響,不得以他下令發行寶鈔,禁用金銀交易。過分貶值的寶鈔遭到朝野很多人詬病,小商小販干脆采用聯合抵制方式阻撓寶鈔的流通,民間關於寶鈔一日一價的譏諷之聲也沒少傳入他的耳朵。為此,朱元璋在洪武九年曾向百姓妥協,把寶鈔面值改為按現銀的兩數計算,上印「當銀某兩」,還曾把亂發鈔票的大臣抄家以平民憤。這幾年國庫充實了,他下旨民間可以鈔銀兼使,命戶部分批用現銀收回大量寶鈔銷毀,勉強給寶鈔找回了發行當初的價值,維持了朝廷的臉面。經歷這樣一折騰,朱元璋對金、銀、制錢、寶鈔之間的關系多少有點模糊的認識,所以才能憑直覺意識到貨幣貶值。也虧了他指使戶部這么一折騰,大明朝經濟才沒被北平新政和海洋貿易沖擊崩潰。大量寶鈔的回收與銷毀,無形中起到了穩定幣值作用。

武安國去年在北平折騰糧食和股票時發現大明朝現在的銀子購買力已經大不如前,也對貨幣貶值問題有所關注。當時他絞盡腦汁回憶上學時學到的那點兒可憐的金融知識,和高德勇等人互相提醒研究了幾天,才醒悟到貨幣流通總量與市面上可供消費商品總量之間的可能存在某種直接的聯系。如果市面上銀子多了而貨物總量沒跟上去,銀子自然就跌價。反觀只能由國家鑄造的銅錢,因為其面額固定,看上去倒比白銀穩定。可買大宗貨物的商家哪個肯拉一車沉甸甸面值一文的銅子去交易。

書房里的燭光跳動,不時爆出一個燭花,提示著時間流逝。冥思苦想了一個多時辰,擺在朱元璋書案上待批奏折被老王太監換了好幾次,武安國心里才對解決眼前問題的方法有了些眉目,額頭上冷汗也隨著滲了出來。心道:好險,若不是朱元璋愛面子動用國庫大肆回購寶鈔,明朝的脆弱金融體系早就毀於自己之手。經歷去年災荒和北平股市崩盤教訓,武安國心里已經明白自己那個時代的很多先進東西根本不能與這個社會基礎相適應,特別是社會和經濟方面,自己好心設立的制度,執行起來往往適得其反。倒是經郭璞等人篡改走了形的東西,基本上維護了自己的本意。回京城後在劉凌的指導下仔細學習明朝的各項典章制度,發現一些被後世學者抨擊的東西,放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有著難以比擬的合理於嚴密,稍微動一動都要牽扯很多問題。所以現在武安國輕易不敢提建議,特別是這種從上層向下執行的建議。這種不顧不問的態度正好符合了朱元璋除了皇帝需要不想讓其多管閑事的要求,也正是因為這種緣由,在朱元璋眼中,武安國才一點點變紅,逐漸發紫。

抿了口參湯潤了潤嗓子,武安國低聲啟奏:「萬歲,臣以為,此事需從長計議。我朝十二年攻破高麗,收得大量賠款。十四年光復雲南,民間銀礦出產大增,後又得迭羅,日本等國陪償,所以才造成今日銀兩積壓的局面。費大學士所言,治標不治本。國庫存銀可以不動,但百姓手里有了銀子,自然要購買財貨。財貨增長少而銀兩增長多,財貨自然越來越貴。那些沒辦法賺錢的小民,日子就越發難過,倘若積弊過久,可能會傷及國本。倉促之際,可暫且以費大人之策應急,長遠之策,其一是以國家之力,促進財物增長,讓小民也能找到賺錢機會。二是讓百姓盡量銀子花到虛處。其三是依當初臣所奏,逐步以金代銀。此三步缺一不可,但具體實施細節臣也想不清楚,需要回科學院找人商量,或許能找到更好的辦法」。

朱元璋從奏折堆里抬起頭,靜聽武安國獻策。武安國每說一條,朱元璋的眉頭就皺得更緊一些。待聽到武安國說具體細節要到科學院找幫手,朱元璋的眉頭已經擰成了一個團。以手叩額,無奈的嘆道:「朕就是現在下令每個大臣之家都開十個作坊,也未必來得及應對當務之急啊。讓銀子花到虛處最好,武卿能不能臨時替朕獻個計策。朕亦准你回科學院找人商討之議,要人給你調人,要銀子給你撥銀子」。

「要是蒙古的地像遼東一樣可以賣給百姓就好了」,武安國第一反映就是賣地換錢之策,想起給震北軍出此建議的李陵,心中一陣黯然。先前在北平遇到問題,總有人幫忙在旁邊出主意。現在科學院號稱網絡天下人才,實際上可用之人卻沒幾個,大多時候自己是在唱獨角戲。低頭又想了片刻,苦笑了一下,建議道:「萬歲,現在讓百姓把錢花到虛處的便捷辦法就拿銀子換爵位,反正大明的爵祿早已分開,陛下不妨多設虛爵以待有『財』之士」。武安國故意把財字說得很重,逗得朱元璋眉頭漸松。

「第二個方法就是把錢花到一時看不到受益的地方,比如科學院。萬歲先前撥銀兩給科學院讓其改善稻種,就是個好辦法。萬歲不如再多撥些銀兩給科學院,一則增加各科費用,二則廣招賢才。凡獻策於國有利者,皆重獎之」

「第三,萬歲欲得長遠之策,需容臣調幾個人來,這幾人都是管錢的好手,自然可解萬歲心頭之惑」。

「講,朕派人星夜把他們宣來,或你代朕三顧茅廬把他們請來」。朱元璋聽武安國說有人可解決此事,心下少寬。

「也無需太多,有三人去年曾隨臣在北平治理股市,立過功勞。前兩個萬歲曾親賜其爵位,就是北平詹氏兄弟的老大詹臻和徐記票號的掌櫃的徐志塵,這第三個人其實應算主仆兩個」,武安國頓了頓,眼前閃過一個嫵媚的身影,「一個是河中高德勇,另一個是他的侍女晴兒」。

酒徒注:正史上明朝的合法貨幣是紙幣和銅錢,中期才逐漸被銀兩所取代。作為形式上貨幣,紙幣本身並無價值,以現代人眼光看來,紙幣發行本是先進之舉,但當時卻被百姓拋棄,讓為於貴金屬。破產不能歸咎於百姓不開化,其背後具體原因是,紙幣的信譽依賴於國家信譽,在封建國家,也就是依賴於皇帝個人和上層官僚的信譽。一旦那幫家伙不肯講信譽了,紙幣也就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