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臨近的危險(1 / 2)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一個人的抗日最新章節!

歷史上,對於日本突襲美國珍珠港一事有著各種各樣論,但無庸置疑,日本人成功了,在幾乎所有人都不相信的情況下,突襲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日本在珍珠港的大轟炸,在希特勒看來,他的這位亞洲伙伴簡直是神經錯亂,是發了瘋。避免同美國開戰,是他從戰爭初起直到現在,都竭力努力的事。但是,現在大錯鑄就,無可挽回。為了將日本更緊地捆在他的戰車上,也為了鼓舞德軍士氣,他不得已硬撐面子,對美宣戰。

珍珠港事件的同日,羅斯福總統向美國人民宣布,此日為美國國恥日,發誓領導美國人民報仇雪恨。美國朝野內外,各階層人士的意志一下被珍珠港的火海給熔煉成一塊。羅斯福政府順利通過了國會審核,並於第二天宣布對德、日、意法西斯處於戰爭狀態。

日軍奇襲珍珠港,對美、英宣戰的消息傳到中國,艱苦抗戰的中國軍隊,從前線陣地到後方重慶的街頭,將軍和士兵都一片歡騰,慶賀世界反法西斯戰線的形成。

存在就有理由,日本人對此是如何考慮的呢?首先,征服東南亞後,日本將得到它所需要的大米、錫、橡膠,尤其是石油。東南亞以及日本軍隊已經占領的地方合在一起,將構成大東亞共榮圈。這樣,日本就能達到經濟自給,完全擺脫它以前對美國和英聯邦的使人討厭的依賴關系。其次,日本是想打一場目標有限地戰爭,也許它是不得已而如此。因為它不可能希望完全打垮它地主要敵手美國。對美國來說。在遠東被打敗,雖然是嚴重的,可恥的。但畢竟並沒有重大關系,因此日本相信它自己能堅持較長地時間,以磨滅美國人民繼續進行一場遙遙無期的、費用很大的戰爭的意志。至於英國,日本預料它或者會被德國完全擊敗,或者至少大傷元氣,以致無法挽回東南亞戰爭的命運。

1941年12月2。距太平洋戰爭爆發不過6天。籍教授夏仁德在燕園主持了一次外籍教師茶話會。這是司徒雷登在與吳銘等人深談後采取的應變措施。他相信日美戰爭已不可避免,為使燕大外籍教師免遭鐵窗之苦,他指派與敵後根據地交情頗厚地夏仁德主持會議,說服外籍教師撤往敵後根據地。但會上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據我的估算,中、外籍教師中至少應有十五人要撤出北平。」燕大校長司徒雷登對著前來匯報的夏仁德說道:「愛麗小姐懂醫學,是敵後根據地急需的人才;你和博晨光很有組織能力。也應該去敵後根據地。還有林邁可,更是非走不可。」

「現在已經有十個人在抗團的保護下出了北平。」夏仁德匯報道:「今天是12月6日,咱們這些撐門面的也該撤了,包括您。燕大校長。」

司徒雷登將目光投向臨湖軒外面,輕輕點了點頭。「我預計形勢已醞釀著巨變,星條旗恐不能久懸於燕園上空。如果燕大真的被占領當局查封,便決定把燕大搬到大後方。沒想到,竟然會來得這么快。」

「今晚就走吧,李振英他們已經都准備好了。」夏仁德說道。

………………………

劇烈的顛簸讓徐珍珍醒了過來,應該是在汽車上,黑乎乎地什么也看不清,她使勁搖晃了下腦袋想讓自己清醒一下。

「你醒了。」多籮西感覺到懷里徐珍珍的動作,輕聲安慰道。

「這是哪?」徐珍珍嘆了了口氣,大概也猜想到了一些。

此次保護一些燕大的中、外籍教授撤出北平,吳銘也沒忘了徐珍珍,可是兩人談得並不投機。徐珍珍認為自己是使館的工作人員,在沒有得到撤退指令時,不能擅自離開,而且即使日、美開戰,作為外交人員也不會有什么大事。幾番爭論之下,氣得吳銘動了手。

「別怪他,他也是為了你好。」多蘿西輕輕揉著徐珍珍地脖子,她不放心自己的父親,便隨吳銘一起趕回了北平。沒想到地是,自己的父親林邁可在燕大幫助實施牛津試行的新式教學制度——導師制,選收了八名導師制學生,其中唯一的女生李效黎,現在從兩人的關系來看,頗有希望成為她的小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