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入緬(1 / 2)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一個人的抗日最新章節!

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時,雖然由於兵力不足,未能在進香港、馬來亞等地的同時進攻緬甸,而只以第15軍入侵泰國邊境,積極作進攻緬甸的准備;但在日本大本營向南方軍下達的作戰計劃中,卻已將緬甸列為必須攻占的目標。

英美兩國為了集中力量先在歐洲打敗德國和意大利,故在東方對日作戰中就必須依靠中國來困住大量的日軍,以減輕日軍對他們的壓力;同時要以中國為基地對日本發動空中和地面攻勢,還要積極加強中國的軍事力量,能對日本作出決定性的進攻。為此,就必須確保緬路暢通無阻,以便源源不斷地向中國提供必需的物資。

丘吉爾就多次指出了緬甸戰略地位的重要性,並采取了一些步驟以防止緬甸陷落。1942年1月20,他在給參謀長委員會的電文中講道:「作為一個戰備目標,我認為使緬公路暢通無阻要比保持新加坡更為重要。如果緬甸喪失,那就慘了。這樣會使我們同中國人隔絕,在同日本人交戰的軍隊當中,中國軍隊算是最成功的……新加坡一旦淪陷,科里幾多爾必將相繼淪陷,這將使印度大大震驚;只有強大部隊的來到和緬甸方面戰事的成功才能把印度支持下來。」23日,他在給東南亞戰區總司令韋維爾的電報中說:「我對你拒絕中國幫助防守緬甸和緬公路地理由。依然困惑不解。……緬甸似有遭受蹂躪的嚴重危險。當我們想起中國人在孤立無援而武裝惡劣的情況下,堅持抗日已經多久,當我們看到他們在日本人手下過著什么樣的艱難的日子,我就不能了解我們為什么不歡迎中國人的援助。」

而英軍統帥韋維爾卻固執地堅持殖民主義偏見,「寧願讓日軍侵緬,也不想為守住緬甸而欠中國地情份」。他怕中國軍隊會賴在緬甸不走,便拒絕中國軍隊適時入緬,從而三次喪失了中英軍隊在緬甸戰勝日軍的機會,使中國軍隊在緬甸打了勝仗反而敗退。

不能獨立自主,處處受制於盟友的戰爭,雖獲勝利,卻不無遺憾。對緬甸之戰尤當深深反思:奪取戰爭的勝利固然非常非常重要,而維護國家主權和利益。則是最重要前提。入緬作戰使中國軍隊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和不利的條件、錯誤的指揮下蒙受了重大損失,血地教訓極其深刻。

又一道耀眼的閃電,劃破了黑沉沉的天空,狂雨就這樣驟然勃發開,傾瀉著,天空更加窒息,聲音奔騰的如無數的瀑布,集在一起沖落,崩塌下來,異樣的猖狂放肆。

四輛軍用卡車沿著泥濘的公路奮力向前行駛。直到沉重的車輪再也無法轉動。

車一停,別動隊成員便紛紛跳下車來,整理裝備和雨衣,默不作聲地集結排成三個小隊,動作整齊而嚴肅。

吳銘判斷了下方向,將雨帽戴好。揮了揮手,隊伍開始冒著大雨向前行進。

日軍開始攻緬作戰後,英軍毫無士氣,一敗再敗,丟失仰光,此時韋維爾一反常態,向中國緊急求援。國軍56兩軍被急調入緬。但韋維爾卻將英軍汽車調去搶修印緬公路,竟不向入緬的中國軍隊提供交通工具和糧食燃料。致使作為先頭部隊的200及第5軍騎兵團、工兵團同古與優勢日軍血戰,援軍卻要用兩條腿去增援。

吳銘借用軍統地關系緊急調來了四輛汽車,率別動隊晝夜兼程進入緬甸,冒雨直奔同古。

同古防御戰的第十一天。戴安瀾所部雖然采取了「深溝高壘、坑道串通;廣設埋伏,多用奇襲;誘敵深入,近距急襲;利用夜暗,短程突擊」等戰術手段,在近距離與敵決斗,以夜戰、近戰給予了日軍沉重的打擊。但是在日軍先後趕到的55師團、56師團及兩個坦克團、3重炮團的猛烈攻擊下,依然傷亡極大,接近於彈盡糧絕的地步。

「激戰十二天,擊退日軍數十次進攻,斃傷敵在佐以下四千余人,毀傷坦克7輛、裝甲車16輛、大炮37門,繳獲槍炮1500余件,人。」周參謀長臉色凝重地匯報道:「糧彈基本告盡,傷亡五千余人。」

戴安瀾沉默不語,半晌才

,苦澀一笑,「援軍是來不了了,我們也支撐到了極集諸位,便是安排明日凌晨撤退地事情。」

眾將臉上都有不甘之色,但情況就是如此,再打下去,就只有拼刺刀用棍棒了。團長林承熙站了起來,說道:「師座,我團建制還算完整,可以擔任後衛。」

戴安瀾點了點頭,贊賞地說道:「承熙勇擔重任,值得嘉獎,各部將彈葯盡量抽調出來供給林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