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棠吉狙擊(1 / 2)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一個人的抗日最新章節!

+|在國外進行的一次反法西斯戰爭。這一戰役以盟國方面的失敗而告終,遠征軍損失也十分慘重。

現在重溫一下歷史,進行縝密的分析,可以吸取教訓,汲取經驗,防止再次發生類似的事件。

當時中國出兵緬甸,主要是從中國本身戰略利益出發,中國在緬甸最重要的利益所在即保衛緬甸南部的仰光出海口,以維持較為便捷的海外物資輸入的運輸線。

但是當緬甸仰光及東南亞地區失陷後,這一目標已難以實現,在英國未表現出堅守緬甸決心情況下,中國當然也不願為英國作嫁,擔當防守全緬的義務。

集中遠征軍在曼德勒地區作戰,是蔣介石的初衷,這里有幾方面的有利因素。曼德勒扼緬北之咽喉,為緬北廣大地區之屏障,同時,又是中國經緬北西向印度公、鐵交通之樞紐,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保衛曼德勒,既可使緬北地區充當中國大西南地區的緩沖,使大西南地區免受日軍的直接威脅,又可保住中國經緬甸至印度的對外通道,維持獲得外援的間接途徑,符合中國的戰略利益。也就是說,當仰光失陷後,守住曼德勒,即是中國在緬作戰的最大利益目標。

但是,新任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的想法一開始就和蔣介石有很大不同。史迪威對中國之行雄心勃勃,他一開始就沒有把其在中國的位置限於蔣介石地參謀長地位上。指揮軍隊建功立業,是史迪威衷心追求的目標。而他當時對中日兩軍的素質、特點、戰斗力均未有全面了解,在缺乏背景知識的情況下,按照他「具有以最快的速度輕率地作出最生硬的結論的才能」的個性,進攻戰顯然更符合他地選擇。

正是從如上數原因出發,史迪威對蔣介石綜合中國各方調查提出地緬甸作戰意見不以為然,同時對蔣提出地中英協同問題、緬甸地形、後方聯絡、第五縱隊等在緬作戰諸困難也均不表重視。當其受命負責緬甸前線指揮並走馬上任後,即把蔣的計劃完全置諸腦後。此後。一直到緬甸戰役失敗。史迪威實際都堅持和蔣思路完全相反的進攻戰略。中國遠征軍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和史迪威的這一戰略思路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所以,整個入緬戰爭,相比日軍戰略上的精密計劃,中國遠征軍明顯缺乏遠見,既沒有整體地作戰思路,更對日軍可能發動的大幅度迂回作戰沒有足夠警惕。

日軍第56師團長驅直入。相繼奪取了和榜、棠吉等要地,使臘戎的大門洞開。這使史迪威、羅卓英均十分震驚,當即決定調200向東攻奪棠吉。戴師長受命後,即派軍騎兵團和598附裝甲車連先行出發,占領棠吉西方的要地黑河,掩護師主力集結,並於第三日拂曉對棠吉之敵展開圍攻。

此時,吳銘所率別動隊沿河輾轉跋涉。終於到達了黑河附近。在雲南昆明軍統電台的指引下,與200建立了聯系,他們顧不上休息。直赴棠吉,吳銘率別動隊狙擊手參加了棠吉戰斗。

棠吉戰事激烈異常,200官兵與第五軍直屬隊不顧長途辛苦,奮力沖殺,一舉攻占了日軍在棠吉西側的警戒陣地沈白,對棠吉構成南北包圍、東西夾擊之態勢,並於次日拂曉對棠吉之敵展開圍攻,激戰一天一夜後,突入市區與日軍展開了血腥的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