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華僑領袖(1 / 2)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一個人的抗日最新章節!

國自甲午後第一次出國作戰雖以失敗告終,但全體官義憤,同仇敵愾,英勇殺敵,不怕犧牲,在同古保衛戰,平蠻納會戰,仁安羌解圍戰,東枝攻克戰等戰斗中,重創日軍,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贏得了世界反法西斯各國人民的高度贊揚。

戴安瀾將軍率200血戰同古,重創日軍,連日軍都愕然驚呼:「南進以來,從未遭遇若是之勁敵。勁敵為誰?即支那軍隊。」英國《泰士報》稱贊說:「華軍以少敵眾,英勇果敢,將使華軍之戰績益增光輝。」美軍戰史也贊揚第200「是緬甸戰役中防御最久的部隊,後撤時也是全師而退,很有秩序。」

新38師師長孫立人率不足一千兵力,經過兩晝夜的激戰羌。解救被圍英軍七千余人,被救的還有美國傳教士、記者和被俘英軍500人,並奪回輜重車100輛、馱馬1000匹。其英勇戰績轟動了英倫三島,被英國報紙譽為「暴雨前暫時沉寂中的一道清流。」同時,英、美、蘇、印各國報紙都在顯著位置發表要聞,高度評價仁安羌解圍戰勝利的重大意義,認為這是盟軍在緬作戰的首次捷音。

相比於前兩位虎將來說,在後世並稱為「遠征軍三傑」的劉德華上校則顯得比較另類,他的聲名不顯於外,卻被很多遠征軍官兵銘記於心,他的戰績不以殺傷敵人為主。但卻以偷襲、破壞、潛入滲透等特種戰法讓世人耳目一新,給日軍造成了很大地混亂和傷害,被盟軍稱為「特種戰專家」,日軍則稱之為「叢林狡狐」。

中國遠征軍的訓練基地印度朗姆茄,吳銘穿著一身筆挺的上校軍裝在兩名軍統人員的陪同下走出了列車。

「敬禮!」隨著一聲洪亮的聲音,車站上列隊等候的新別動隊全體隊員肅然敬禮。

吳銘含笑還禮,目光掃視過前排一個個熟悉的面孔,黃宗吾、譚政、付立君等等先期走出野人山的老人都赫然在目。後面是一個個年輕地陌生地面孔。眼中都充滿了熾熾熱情。相比於遠征軍其他部隊地損失。別動隊在緬不僅連戰連捷。而且以近乎全師而退的驕人成績讓人側目,隊員們以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應得的尊重。再加上貪功心切的戴老板的大力吹捧,軍統別動隊現在已經是聲名遠播了。

「搞什么嗎?」吳銘和黃宗吾握手,低聲說道:「弄這么在陣仗干什么?倒嚇了我一跳。」

「沒辦法。」黃宗吾苦笑了一下,「新隊員都對您是仰慕的很,聽說您要來,非要全體列隊歡迎。」

「本來我是不想來地。上面說有個貴客非要見見我,你知道是誰嗎?」吳銘眨了眨眼睛,繼續問道。

「嗯,來頭不小,是個財神爺。」黃宗吾賣了個關子,輕笑著沒有回答。

吳銘翻了翻眼睛,對這個老家伙的敷衍很不滿意。

…………………………………

在抗戰最艱難的日子,從精神和經濟上支撐重慶政府這座大廈的。除了國內的民眾。還有一根頂梁柱——八百多萬華僑。

海外華僑以地區形成三大集團:第一大集團,南洋華僑。居住南洋諸國,人數為六百七十多萬。以陳嘉庚為首成立有南僑總會。第二大集團,美洲華僑。主要為美國華人十力余眾,以司徒美堂為首,稱為全美洲洪門華僑。第三大集團,歐洲華僑,主要是居住在英、法兩國的華人,成立有全歐華僑抗日救國聯合會。

這些僑居海外,接受了所謂海洋文化,受過西方文明熏陶的中國人,對國內的黨派之爭,多采取不偏不倚地中立態度。他們幻想中國人地腦袋在外人飛機大炮的狠狠轟炸下能「開竅」.拋棄嚴重束縛民族手腳、智慧的封建專制,真正接受文明和科學。因此,這部分中國人勒緊褲帶支持抗戰,要比國內大後方人民傾囊支持抗戰,多一個附加條件,那就是接受他們經濟支援地國民政府,必須保證國內政治上的民主與自由。

鑒於這種情況,抗戰時期,蔣介石不得不暫時放下了老子黨、家天下的架子,宣布各黨各派政治上一律平等,也曾一度造成國內民主政治假象,這對海外華僑是一個莫大的安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