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霧都行(五)(1 / 2)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一個人的抗日最新章節!

笠原名戴春風,是在報考黃埔軍校第一次落榜了後改戴笠的名字取自「卿雖乘車我戴笠,後日相逢下車揖;我步行,君乘馬,他日相逢君當下」,大概意思是朋友相交不以貴賤而改變。

盡管戴笠孤僻詭秘,他仍在社會各階層有廣泛的熟人和朋友***。其中大多數人對他有用,這些人包括老警衛隊的人,也有重要的軍官、銀行家、海外商人、上海黑幫和四川秘密社會的頭子們。

有意思的是,他的一些朋友都是佛教或者天主教的教徒。在天主教徒中,戴笠的朋友包括中國的紅衣主教田耕莘,法國在重慶的主教,還有中國天主教牧師於斌。其中他與於斌的關系可能包括業務上的接觸。因為正是通過於斌,戴笠才得以在河南陝甘邊界區的一個當地的天主教教堂里,開展起在軍事委員會西北站控制下的情報收集活動。但是戴笠更大的朋友***則超出了簡單的宗教或非宗教的劃分,尤其是在他取得了名望後。

戴笠給人的印象是聰明而有想象力,殘酷而不擇手段。他是中國國民黨的希姆萊。他幾乎是所有美國民主理想的敵人。戴笠自己知道這個綽號,而且他不止一次企圖向他的美國朋友們證實他是支持民主的。

重慶外的歌樂山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一個奢華的宴會正在舉行。提起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不少人就會將它等同於白公館及渣滓洞,印象中就是一個法西斯暴政的工具,關押zg政治犯的陰森森的魔窟。

《紅岩》等zg文藝宣傳作品為了宣傳反對「美帝國主義」和「中華民國」,而將三者糅合在一起,這使得在1949後。對中美合作所的主觀印象傾向負面。實際上,中美合作所的歷史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地結束而結束,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從未參與過國共爭端。不過,在白公館和渣滓洞里對zg政治犯進行刑訊的一些軍統人員,確實是由中美合作所培養出來的。

1941年12月8,日本偷襲珍珠港成功,使美國最終參戰。美國與日本隔太平洋相望,打擊日本必須主要依靠海軍及空軍,掌握足夠的氣象、地理及軍情信息就成了重要的工作。而美國認為中國在地理位置上占有優勢,可以為美國提供這些信息。為了戰勝日本。美國必須要同中國的軍情機構合作,在中國成立一個軍事情報機構,為中美共同打擊日本提供相應情報。1942年5,美國海軍中校梅樂斯奉命來到中國,主要任務是「搜集情報和騷擾日本」。在中國駐美武官蕭信如的幫助下,梅樂斯與軍統戴笠取得了聯系,並就合作事宜進行了磋商。

1943415,按照《中美合作所協定》的條約,得到了羅斯福和蔣介石的批准,中美合作所正式成立。中美合作所直接隸屬於中美兩國最高軍事統帥部。總部設在中國重慶西北郊的歌樂山下楊家山。成立時,美國海軍部長諾克斯,中華民國外交部部長宋子文、杜諾萬少將、蕭信如上校和梅樂斯、戴笠先後簽名。軍統領導人戴笠、美國海軍中校梅樂斯分任主任。中美合作所主要有情報組、氣象組、心理組、軍事組和秘密行動組等部門組成。

按照成立時地約定,中美合作所的主要任務是:擴大搜集與交換情報。分呈兩國最高統帥部參考;嚴密布置東南沿海的敵後情報網,准備策應美軍登陸;布置中國全國氣象網,制定氣象預報,提供美國海、空軍參考;偵譯敵方電訊、研究敵人動態;加強情報通訊、爭取情報的時效。使能制敵機先;擴大警特訓練,以達成防奸防諜,維護治安的任務;開展心理作戰;加強秘密破壞工作。摧毀敵人的軍事設施及軍用物資。

按照上述任務要求。中美合作所做了大量工作。為取得對日作戰勝利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中美合作所經過電訊偵測與密碼破譯,為美國准確提供了情報。使得美國空軍得以擊落日本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的座機。中美合作所還建立了165氣象台、通訊電台、觀測哨等,為作戰提供氣象信息,這些情報對美軍日後在太

進攻日占島嶼和轟炸日本本土都起了重要作用。此所還對日進行了心理戰,如在中國淪陷區用秘密廣播進行干擾日本廣播並進行反宣傳,展開宣傳攻勢瓦解日軍士氣,或者加強抗戰宣傳,增強淪陷區中國人的信心。對經濟戰方面的工作如印制汪精衛政權儲蓄券的假鈔偷運到淪陷區,擾亂當地金融,並大量收購日貨與淪陷區物資運回大後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