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和平協議(1 / 2)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一個人的抗日最新章節!

當華人民主獨立黨全體達成共識,以「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思路,制定了一系列後續的政策法規,當然,有些東西是嚴格保密,不得外傳的。

馬來人和非馬來人從來、現在及將來都是互相對立,根本不存在什么各民族團結的問題,如果想穩定,想讓馬來亞華人不再受到歷史上的不公待遇,必須是馬來人徹底臣服,華人必須是占絕對統治地位的主體民族,軍、警、憲、特必須將馬來人排除在外,這些部門必須由華人絕對控制。

為了更快地提高馬來亞半島華人所占的比重,會議上還制定了獨立後大量批准華人移民移居馬來亞的方針、政策、口號,以及限制馬來人參選資格的秘密條件。

吳銘終於松了一口氣,他希望的就是一個不妥協的強勢的華人政權,至於那些馬來人,如果你夠乖,那就在馬來亞好好生活,等著被華人同化或淹沒吧!

英國政府面臨著馬來亞的慘敗和國內越來越洶涌的反戰浪潮,他們必須在戰爭升級或是近乎撤退之間作出抉擇。他們召來了國防部長克利福德,由他組成特別工作組,對英國的選擇作徹底的評估。克利福德11人委員會的考查結果,進一步證實了悲觀的觀點:「英國目前的戰略不可能成功地消耗掉越戰越強的敵方的兵力,或瓦解其戰爭意志。繼續升級給英國政府造成地困難將遠甚於民族解放軍。它將大大加強英國國內的已經愈演愈烈的反戰運動和不滿情緒,激起國內的巨大危機和風險。甚至在馬來亞的軍隊也已經失去了勝利的信心和戰斗的勇氣,如果戰爭持續下去,不排除會有大批士兵投降地事情發生。」備忘錄主張戰略目地應由奪取軍事勝利改為談判解決,讓馬來亞人民自由決定其政治體制。英國應該置身事外,以免獨立後的馬來亞政府對英國存有敵意。」

而主張戰爭升級的議員也很快起草了一份致首相的備忘錄,作為正式建議送到克萊門特·理查德·艾德禮面前。這個備忘錄的升級決心是驚人的:它要求立即增兵22000人。其余180000人留待對馬來亞戰爭政策進一步討論後決定。立即征召預備役2620000人;趁著雨季結束加強對民族解放軍地轟炸。不降低和談條件。

可是,這個氣勢洶洶的備忘錄顯然忘了是不是可能。這種賭徒式的孤注一擲在國內已經沒有市場。《泰晤士報》首先透露了政府要大量增兵的消息,標題是:《政府在孤注一擲的處境中要求增兵206000人!》驚動了全國,激起了一片反對之聲;另則消息則說:「駐馬來亞英軍司令鮑爾十分恐慌,要求用20600部隊去解圍!」

當然,英國戰爭意志趨於瓦解的原因並不是來源於新聞界的誤導。而是由於民族解放軍展現的不屈不撓的斗爭意志,而且代價奇大的馬來亞戰爭對於英國人來說仍然是一場看不到盡頭,或者說還看不到打贏地可能!

與英國人的馬拉松式談判還在進行,英國人內外交困,雖然退意已定,但為了給武裝馬來人軍隊爭取時間,還在拖延著,但明眼人已經看到,英國人斤斤計較的不過是雞毛蒜皮地小事,與馬來亞獨立大局已經無關緊要了。

民族解放軍也在整軍經武。軍隊的數量和素質在不斷提高,在三個月談判結束後,正規軍已經達到了四萬人。後備兵力四萬余人。為了避免英國人突然翻臉用飛機轟炸,大部分部隊的營地都設在叢林中,而且開始沿著東海岸山脈和中央山脈的崎嶇山路逐步向馬來亞中、南部滲透集結,從而繞過了大漢山這座堡壘,到達了有利的位置。

把人力物力用於農村綏靖;確保人口密集城鎮地治安;加強馬來人軍隊。逐漸轉移戰爭負擔。便成了英國人從馬來亞拔腿地根本策略。

之後,英國人加快了撤退前的准備。將大量武器彈葯贈送給馬來人軍隊,並將政府部門地職位移交給親英的馬來人政黨管理,最重要的是大量的馬來人軍隊開始進入英軍的各處陣地,英軍則退居二線監督指導。

1948年3月15日,鄭蘋如、愛德華·金特爵士和巫統的東姑鴨都拉赫曼在巴黎草簽了最後解決辦法的10項協議。根本精神是英軍全部撤出馬來亞,而最後的問題解決留待馬來亞全民選舉或華人獨立民主黨和巫統等全馬來亞各政黨協商解決!

這就是說:待英國人撤走之後還要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