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臨時代總統(1 / 2)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一個人的抗日最新章節!

權力的巔峰,人生的頂點,沒有人不會為此動心,吳銘雖然覺得有被人擺了一道的感覺,對是否接受參加總統選舉還有些猶豫。但在兩位夫人的極力攛掇下還是答應下來,女人的虛榮心讓黃玉霜非常熱切的希望自己的丈夫能成為馬來亞聯邦開國的第一任正式大總統,而沈敏一直行事比較低調,可是對吳銘能更上一層樓也是支持的態度。

吳銘接手政務工作之後,聽取了各方的匯報,發現如果如期進行大選,移民工作剛剛展開,取勝是肯定的,但是優勢不會太明顯。經過了討論研究,馬來亞臨時政府發布了公告,以社會還不穩定,原代理總統肖明華因病讓位為由,將大選延後至194年6月。

隨著美國貸款的到位,馬來亞政府開始了大刀闊斧的國家建設。第一個五年計劃在1948年11月2日獲得通過,主要是堅持自由經濟政策,采取刺激外資和私人資本等措施,大力推行出口導向型經濟,發展轉口貿易、加工出口、制造業、建築業、航運和旅游服務業,以多樣化經濟使馬來亞盡快富強。

1948年11月15日,馬、美聯合勘探隊傳來好消息,在馬來亞東海岸發現油氣田,使得馬來亞的戰略地位一下子得到了提升。美國政府立刻派出官方代表團,其中還有美孚石油公司的高層決策人物。1948年11月25日,馬、美兩國政府達成了以石油還貸款的協議,馬來亞政府與美孚石油公司合作建立兩個馬來亞政府控股的大型煉油廠,美孚公司先期優惠提供設備和技術人員。所煉出石油的百分之五十以美國國內價格為准,提供給駐馬來亞美國空軍和海軍。貸款還清後,馬來亞政府將廢止此協議,雙方重新協商具體事宜。

1948年12月。大規模地移民潮來了,主要是大陸方面的人員。

此時中國大陸,國民黨軍接連失敗,保定失陷,徐州易手,月間徐蚌會戰又起,江南局勢越來越緊,麇集而來的難民由徐蚌而南京,由南京而上海,不日之間。就達到了數十萬。

年陰歷年前,浦口戰雲密布,首都南京一夕數驚。於是,連南京的商賣百升斗平民,也都爭先恐後地擠進了逃難行列。而這時逃難地目標只有上海一隅,因為往上海逃難有錢人可以乘飛機、輪船,逃赴國外、香港或台灣,中等人可以沿滬杭南、浙贛、粵漢鐵路逃到廣州或西南,無錢的人萬一非留在上海不可,至少上海要比南京安全,而且,「討飯討到上海也不怕」。就是為求解決生活、衣食,上海也遠比南京,或者其他各地容易因此,一時間南京下關車站一片紊亂,車站外的大廣場。難民餐風露宿,或坐或卧,也不曉得擠了若干萬人,月台上,更是萬頭攢動。揮汗如雨。車站秩序完全破壞無遺,用不著買票、驗票與剪票。火車站的司乘人員,面對著蠕蠕而動的人潮束手無策,難民們惟有從車站廣場盡頭起,一步步的往月台挨,一步步的往月台擠,好不容易等來一列火車,月台就近的人一擁而上,直到車頂、車銜頭,甚至車廂下火車輪子兩旁,都綁滿了急於到上海的難民,火車才能不按班次,不照時間地向東駛走。

難民涌到上海,開始還只是住處的恐慌,隨後不久便演變成嚴重地衣食問題。上海市政府雖然可以眼睜睜地望著他們凍餒而死,但是,卻怕這些難民瀕臨飢寒交迫的邊緣會去鋌而走險,有十萬以上的飢民出現上海街頭,上海灘地治安馬上出現了問題。

但是,上海市政府何來龐大的救濟經費?這時上海已是物價飛騰,幣值一日數落,許多機關為了解決職工的生活,薪津一日一發,還得到處籌措,煞費張羅。

「不得了,上海已經變成一個大收容所,廟宇,祠堂、公廟、學校……轉瞬之間,上海凡有屋頂的公眾場合全部住滿,可是,還有大批的難民,正在源源不斷地涌來。」趙笑眉皺著眉頭向吳銘匯報道:「我們的船只看來不夠用啊,維持秩序的人員也要增加。」

「駐上海的機構還給我帶來了杜先生的口信,他希望我們能施以援手,幫助解決一下上海的難民問題。」吳銘揉著太陽穴很愁悶,想了一會兒,抬起頭說道:「船只不夠就向美國租借,再運兩船大米到上海,交給杜先生,讓他組織徒子徒孫開粥棚,起碼不能讓人餓死啊!對了,再與國府協商,在廣州再開一個接送點,我估計著西南也將很快不保。」

「好地,我馬上就去辦!」趙笑眉點了點頭,轉身欲走。

「等等。」吳銘伸手叫住了她,「這移民潮來勢比我們預計得要凶猛,所以各方面工作不能有疏漏,《勞工法》要加緊制定頒布,普法宣傳員還要增加,移民一到,先讓他們知道這里的規矩,然後按特長進行登記,合理分到各個州去,沒有一技之長的可以組織他們去參加公路、鐵路的建設,先讓他們能生活下去。政府還要和各家廠礦共同建立一批職業技術短訓學校,讓移民們學到技術。另外,給上海的機構發份電報,讓他們做好移民工作,有身份地就坐飛機,普通的就坐船,而且要注意杜先生的去向,他要是能來馬來亞,肯定會帶來一大批知名人士。「明白了。」趙笑眉答應著轉身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