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讓主席尷尬的答案(2 / 2)

官場預言家 方片2 1637 字 2023-01-17

旁邊的孫成軍也說道:「陳平,徐主席問你什么你照實回答就行了,不要拐彎抹角的。」

「好的,其實不瞞徐主席和孫總理,我之所以會這么做,完全是為了葉靈芝,」陳平說,「雖說解放以後就沒有了所謂的豪門,但實際上門第之見卻還是存在的,而一旦葉家被牽扯進了這次中央的變故里來,那么以後為了重振葉家,靈芝她一定會被嫁給某個中央官員的兒子,成為家族的犧牲品,我不願到這樣的事情發生。」

陳平的回答讓徐定邦和孫成軍一下子就愣住了,他們在此之前也曾設想過陳平可能的回答,但卻怎么也想不到陳平居然會給出這樣一個答案。

這倒不是說徐定邦和孫成軍會想不到,事實上在當初他們葉家事情的時候,孫成軍就提出來過的,但那時他們都只是當個玩笑,卻沒想到陳平居然就這么說出來了。

難道他不是因為推測出了中央的想法,感覺到了某種政治方向才做出的決定嗎?

徐定邦和孫成軍這么想著,同時下意識的對視了一眼,都從對方的眼里感覺到了同樣的想法。

不過要是細細分析起來的話,陳平的這個想法也確實是在情理之中的,因為無論他的政治智商有多高,但他的級別,他現在所處的位置,卻終究是他一個無法彌補的短板。就算他能從報紙上推測出一些東西,可對於葉家處理這種內部消息,是報紙永遠不可能刊登的。更別說對於葉家,就連徐定邦自己之前都還有些拿不定主意,他一個處級小官,又怎么能未卜先知呢?

這樣起來的話,陳平也只能是抱著賭一把的心態了,那么他不好好在路庄當他的副市長,是什么讓他來北京賭上自己的仕途來做這個事情的呢?想來想去就只能是葉靈芝這一個原因了。

這個結果是很顯而易見的,但同時卻也是讓徐定邦和孫成軍兩個國家領導人的老臉有些掛不住的。

原因很簡單,當初他們在私下商量關於葉家這個事情的時候,原本他們想著陳平既然來北京並且還說服蕭鴻坤和周寶昌幫他打電話來中央說情,肯定是分析過中央的形勢,知道葉家並不是一點機會都沒有的了。同時他們還想著陳平既然在濱海醫保案和後來發改委的重工項目上,能夠取得成功,那么這一次在他們舉棋不定的時候,是不是也可以借鑒一下陳平的政治判斷呢?

徐定邦和孫成軍的這個想法是沒錯,可是他們卻忽略了陳平最根本的一點,就是他沒有足夠的信息支撐他做出這個正確的判斷。

想到這里,徐定邦和孫成軍不約而同的覺得自己當初的決定也真是好笑,自己舉棋不定,居然就會想到要借鑒陳平的法。

試想如果這件事流傳了出去,外面要是知道在關於劉國棟關系的後續處理問題上,中央居然是讓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做決定的話,那不知道要讓多少人驚掉下巴了。而徐定邦和孫成軍也沒臉再當什么副主席和副總理了,還不如讓陳平來要靠得住一點,反正在這種大事的決策上,他們也會拿不定主意,反而陳平是很有主見的。

但其實話雖是這樣說,可徐定邦和孫成軍也不可能有那么不堪。

他們之所以會舉棋不定,無非就是因為他們身為副主席和副總理,需要顧忌的事情太多,要去協調各方面的關系,怎么樣去填補劉國棟離開以後所留下來的權力空白,更是要安撫中央內部的各種勢力,不至於出什么不可收拾的亂子。

這么多的問題交織在一起,各種利益的來回拉扯,的確會讓人很難理出一個清晰的頭緒,更別說在如何處理葉家的問題上,本身就是一個兩難的抉擇。

葉家的確是和劉國棟走的很近,按照官場規則來說是要處理的,但同時葉靈芝的爺爺作為前發改委主任,在中央也是牽連甚廣的,如果處理的不好,很容易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現在中央正值換屆前期,需要一個穩定的政治環境,選擇不處理葉家也未嘗不是一個選擇,同時也可以為自己爭取一個新支持,這又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徐定邦和孫成軍他們專門就這個問題研究一個禮拜半個月,以他們的能力,肯定可以拿出一套穩妥的方案出來,可問題就是他們作為副主席和副總理,是要管理整個國家的,官場**、民生還有地方上的黑惡勢力,各種問題都匯總在一起,任誰都會感到有些力不從心的。

相比之下,陳平因為就是專門為了這個事情來北京的,肯定是細細分析過各種利弊得失的,所以他得出的結論會更科學也更全面一些也說不定。

徐定邦和孫成軍也就是因為這一點,最後才選擇接受陳平的想法,在後來對劉國棟的審議會議上,做出了不繼續追究的決定。

不過無論說一千道一萬,陳平這種能改變中央決策的事情,絕對是震古爍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