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仁壽宮變(一)(2 / 2)

天下梟雄 高月 1841 字 2023-01-27

楊廣點點頭,對四周宦官和宮女道:「你們都退下!」

十幾名宦官和宮女都退了下去,寢殿內只剩下楊廣一人,楊廣哽咽著聲音道:「父皇,兒臣謹聽父皇訓誡。」

楊堅嘆了口氣,緩緩道:「自永嘉之亂以來,南朝北朝更迭紛紛,終無一朝善始壽終,原以為魏能長久,但僅百年又被周齊所代,昔日孝文帝也思改革,卻誤入歧途,以致門閥之風再起,宇文泰建關隴門閥,得以最終立國,可它還是毀於門閥之手,天下毒瘤,莫過於門閥,門閥之毒又莫過於關隴,朕執政二十年,始終奈何不了他們,皇兒,關隴門閥是我大隋心腹首患,謹記!」

楊廣默默點頭,這一點他心里很清楚,「兒臣已經決定,兒臣主政後就盡快遷都,將朝廷中樞移出關隴。」

「朕也想遷都,奈何制肘太多,皇兒須慎重謹行,不可操之太急。」

嘆息一聲,楊堅又低聲道:「大隋心患之二就是北齊舊地,胡漢混雜,大多是六鎮子孫,彪悍之風猶在,這些人不服教化,一遇風雨便起兵起義,你要萬分小心,善待他們,寬以待民,不要給他們起兵的借口。」

楊廣卻並不太贊成父皇的想法,在他看來,寬仁相待只是使矛盾後延,就算他當政時不亂,那以後呢?他的子孫怎么辦?六鎮已過百年,強悍之風依舊,可見並不是教化就能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斬草除根,將這些六鎮後裔殺絕,不留後患,但這話他不敢說。

楊堅又道:「大隋心患之三是草原北虜,突厥始終是中原心腹大患,永嘉之亂也是由北胡引發,草原一旦寒冷,北胡必然南下,我大隋建國之初,也幾近被突厥所滅,啟民雖是大隋扶持,但胡人多變,不可輕信,須剛柔兩手並舉,加強防御,長孫晟和裴矩都是治胡良臣,你可重用之。」

楊廣點頭,「兒臣銘記於心。」

楊堅長長嘆息一聲,「朕思秦之短暫,又思漢之四百年,感觸良多,秦以法治國,強暴而不施仁義,以致天下大亂,漢初以老庄無為而治,後武帝又尊儒術得以中興,最終實現長治久安,皇兒,你要謹記,法以治人,儒以治心,這是漢法治國之道,才是我大隋長治久安之本,朕治如初漢,已使國富民強,希望你能成為漢之武帝,實現大隋中興,完成朕未盡之事業,驅除胡虜,恢復漢統。」

楊廣給父親重重磕了兩個頭,「父皇金玉之言,兒臣銘記於心。」

楊堅握住楊廣的手,費力地喘息道:「還有你的兄弟,你要善待他們,你大哥雖不堪大用,可給他富貴終老,這是朕唯一拜求你之事。」

楊廣垂淚道:「兒臣安敢忘記手足之情,不用父皇囑咐,兒臣自會善待他們。」

停一下,楊廣又問:「父皇可想見一見大哥?我命人去接他來。」

楊堅欣慰地笑了,「你有這心就行了,朕已讓柳述和元岩去接他,應該快到了吧!」

說到這里,楊堅忽然劇烈地咳嗽起來,楊廣連忙叫宦官進來服侍,楊堅擺擺手,「你去吧!朕累了,想休息片刻。」

「是!兒臣告退。」

楊廣慢慢退了下去,這時他見屏風下裙裾翻飛,這是陳貴人從側門走入,他連忙加速退下,卻給一名小宦官使了個眼色,他退下去了,很快,陳貴人走了進來,陳貴人也是陳後主之妹,陳朝滅亡後,她沒入進宮,她長得天香國色,頗讓楊堅喜歡,只是獨孤皇後管束嚴格,楊堅無法得手,獨孤皇後去世後,陳貴人立刻得到了寵愛,盡管她此時已是三十出頭,但風韻猶存,楊堅病重,她一直伺候在旁。

她見楊堅咳嗽得厲害,連忙輕輕給他敲拍後背,撫平前胸,楊堅慢慢平靜下來,她有些埋怨道:「陛下,你干嘛和太子說這么多話,你要休息,他不知道嗎?」

楊堅非常喜歡這個年輕妻子,他笑了笑道:「朕想和太子多說幾句話,他很孝道,也很體諒朕,不是你想的那樣。」

陳貴人非常不喜歡楊廣,她自幼生長在陳朝深宮,所受教育都是長幼有序,嫡長為先,她對廢嫡長立次子極為不滿,更重要是,當年是楊廣率軍滅了陳朝,使她心中對楊廣總有那么一絲敵意。

「陛下,臣妾覺得還是長子勇更寬厚仁慈,陛下不應輕易廢嫡。」

楊堅嘆了口氣,「什么時候了,你還說這傻話。」

「可是。。。。。臣妾覺得只要陛下有心,什么時候都來得及。」

「不要再說了!」楊堅疲憊地搖搖頭,「太子是國本,焉能輕動,朕只想和長子最後說說話,以盡父子天倫。」

楊堅不想再說話,閉上了眼睛,陳貴人只得坐在一旁發征,她憂心如焚,一旦聖上駕崩,她該怎么辦?

。。。。。。。。

注一:楊廣側妃所懷的孩子就是歷史上的楊妃,吳王李恪之母。

注二:陳貴人就是宣華夫人,楊堅在世是封貴人,去世後遺詔封宣華夫人。

注三:隋唐演義中,李密玉璽換蕭後,可蕭後當時已經五十二歲。

注四:仁壽宮的地圖沒有找到,老高是按華清宮的地圖來寫。

更新最快的武動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