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晉陽疑雲(2 / 2)

天下梟雄 高月 1585 字 2023-01-27

「這個……」

韓順不敢明說,只得含蓄說道:「眼下是齊王殿下坐鎮京城,運木頭需要齊王殿下大力配合,他是這樣答復我們,說至少需要兩個月時間。」

楊元慶冷冷哼了一聲,他知道了,這是齊王在給自已穿小鞋呢!說至少兩個月,那肯定要快到三個月時才能送到,如果他知道自己殺了元尚應,恐怕這木頭永遠也別想過來。

這時,旁邊李春道:「卑職記得修晉陽宮時還剩下幾十根主梁木,就在晉陽宮庫房內,兩個月前我還見過。」

楊元慶大喜,「你能肯定嗎?」

「可以肯定,修晉陽宮時我負責材料,原本是計劃修建新宮,但實際上是將北魏的舊宮翻新,所以省下了很多材料,主梁木只用了一半,還有四十余根放在一座老倉庫里,兩個月前我親眼所見。」

楊元慶剛剛懸起的心一下子松了下來,他立刻對韓順道:「我馬上去一趟晉陽宮,務必將主梁木確定下來,大概五六天就返回這邊就交給你和封內史,還是按李主薄的建議來做,先運材科上山,最後再鋪磚。」

韓順是個務實的大匠他也知道手下的建議有道理,只是因為主梁木一直遲遲未到,他心中焦急,如今主梁木有希望解決,他當然也願意早一點完工,當即躬身道:「請宮監放心,明天開始運材料上山。」

一個時辰後,楊元慶率領五百騎兵風馳電掣般向晉陽宮疾奔而去。

晉陽宮最早是東魏孝靜帝時所建楊廣即位後進行大規模擴建位於晉陽縣以北一處風景清幽處宮城牆高四丈,周長七里,是隋帝楊廣的行宮。

但由於太原重要的戰略地位,楊廣又下令在晉陽宮西面修建一座高四丈,周長八里的倉城,城中儲藏著糧食、帳篷、兵器等大量的重要物質,這次修汾陽宮,所需的糧食物資都是由晉陽宮的倉城所出。

像這種安排並催促材料的事務一般都是負責工事的副宮監韓順負責楊元慶是宮監,他只負責整體協調,一般不過問這些具體瑣事而這次他親自來晉陽宮,其實是想調查元尚應從晉陽宮取走大量盔甲和兵器的真相。

朝廷對兵器及盔甲控制極為嚴格,每一件盔甲和兵器都有編號,必須以舊換新,定期兵部會有人來晉陽宮盤點,嚴防朝廷兵器流入再間,這是楊元慶所掌握的情報,那么,有如此嚴格周密的管理及稽核制度,一個小小的鷹揚郎將怎么可能擅自領走一千五百具盔甲和二千口橫刀?

這里面必然有身份極高的人在幕後操縱,考慮到元尚應出任鷹揚郎將前所效力的對象,這個幕後操縱者就呼之欲出了。

現在是三月下旬,元尚應在記錄上寫的是無月初七,也就是兩個半月前,楊元慶相信,晉陽宮倉城內應該有這筆記錄。

三天後的下午,楊元慶和將作監主簿李春趕到了晉陽宮。

晉陽宮宮監名叫王堅,太原本地人,出身太原王氏名門,年約四十余歲,雖然楊元慶也出任汾陽宮宮監,但此宮監和彼宮監完全是兩碼事,晉陽宮宮監只是一個看守行宮的大管家,七品小官。

而楊元慶的汾陽宮宮監是修建汾陽宮的總監管,沒有什么品階,只是一種臨時職務,在某種程度上相當於欽丟大臣,權力很大,所以當楊元慶到來時,王堅恭恭敬敬出迎,不敢怠慢。

「楊將軍可是來催辦糧食物資?」

楊元慶翻身下馬,笑問道:「聽說修晉陽宮時還剩余幾十根主梁木,我特來看一看?」

「有嗎」

王堅愣了一下,「我怎么沒有這個印象了?」

站在楊元慶身後的李春道:「在倉城一座舊倉庫里,我兩個月前還見過。」

王堅立刻命手下道:「去把趙倉曹找來!」

片刻,一名負責倉城管理的中年男子匆匆趕來,此人叫趙開源,是晉陽宮倉曹,負責整個倉城的管理,只是一個九品小官。

趙開源長得身材瘦小,小鼻子小眼,一雙眼睛倒是顯得很精明,腋下夾著一本厚厚的帳篷。

他上前向王堅施禮道:「宮監有事找卑職嗎?」

「我來問你,倉城里是否有幾十根主梁木,就是修建晉陽宮剩下的?」

這個趙開源對倉城內的情況了如指掌,不用翻賬簿,他立刻點頭道:「有!大概有四十二還是四十三根,放在後倉,太龐大了。」

楊元慶笑了起來,「我想去看一看」。

他又對王堅道:「王宮監就不用相陪,我只是確認一下便可。」

「那好吧!我就不陪楊將軍了。」

……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