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一劍穿心(2 / 2)

天下梟雄 高月 2590 字 2023-01-27

這時,張瑾哼了一聲,問崔伯肅,「請問崔使君,元敏可承認他是為了殺人滅口?」

崔伯肅搖搖頭,「他雙腿折斷,一直處於昏迷之中,沒有問口供,但殺死人證的侍衛已經承認,是元敏的授意,這里有他的證詞!」

張瑾呵呵一笑,回頭對楊廣和大殿內百官道:「陛下,各位大臣,我們都有兄弟父母,如果元敏並不知情,他出於對父兄的保護,而殺了這個乞丐,這也是人之常情,我認為這就是真相,這里面不排除楊元慶是故意設局,引元敏上當!」

朝堂內一片嘩然,無數雙眼睛向楊元慶望去,包括楊廣,其實楊廣已經隱隱猜到了,以楊元慶做事的風格,這極可能是他的布局。

「楊將軍,你出來對質吧!」楊廣開始由旁觀者,變成主導者,現在整個辯論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刻。

這也是張瑾的殺手鐧,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楊元慶不承認,他們也不承認,雙方都沒有證據,人證死了,又找不到新的人證,最後這件事只能不了了之。

「張尚書,你的結論何其之荒謬也!」

楊元慶走了出來,他對楊廣施一禮,「陛下,按張尚書的話說,果真是臣設計,那如果元敏不殺此人,現在再一對證,豈不是讓我自掘墳墓?」

張瑾冷笑道:「就算元敏不殺他,你也會殺他滅口,你不會留下他來揭穿你的陰謀。」

楊元慶回頭對張瑾道:「照張尚書的意思,一切都是有可能,是這樣嗎?」

「這就是這么回事!」

張瑾也毫不讓步道:「你沒有證據,沒有新的人證,一切都死無對證,你可以說元敏殺人滅口,但我也可以說是你設的圈套,大家都沒有證據,你怎么能讓聖上和大臣們信服?」

張瑾上前一步,對楊廣道:「陛下,元家百年來一直是名門貴胄,有自己的操守,臣相信他們不會做編制讖語之事。」

楊廣的目光投向楊元慶,「楊將軍,你還有什么話說?」

楊元慶搖搖頭道:「陛下,臣確實沒有證據,好容易找到一個人證,卻被人殺人滅口,最後還要反咬一口,說臣是設計害人,明明臣是讖語受害者,最後臣卻成了害人者,黑白顛倒.陛下,臣確實無話可說。」

楊廣點了點頭,心中也感到一絲失望,沒有確鑿證據,他也不能說元壽就是編制讖語之人,這樣不足以服人,就當今天關隴貴族和山東士族打一個平手。

「崔愛卿,這件事你再繼續查,一定要查到新的人證,一旦朕知道是誰編的讖語,朕絕不輕饒!」

裴蘊和裴矩對望一眼,兩人眼中都露出失望之色,這次機會沒抓住,可惜了。

張瑾和元壽則暗暗慶幸,僥幸逃過一劫,這時,楊元慶卻躬身施禮道:「陛下,臣還要彈劾元壽居心叵測,心懷不臣。」

楊元慶此言一出,大殿里一片嘩然,元壽怒喝道:「楊元慶,你一派胡言!」

楊元慶不慌不忙從笏板上撕下一張紙,呈給楊廣道:「陛下,臣這次有證據。」

一名宦官下來,將紙條呈給楊廣,楊廣看了看紙條,他一愣,一道凌厲的目光向元壽望去。

楊元慶冷冷道:「元內史,當初我奉命平定京城之亂時,京城的米價已經降到了斗米一百二十錢,但現在又漲到了斗米三百錢,民怨沸騰,如果哪一天聖上出巡,米價一下子暴漲到斗米萬錢,甚至斗米十萬錢,京城人活不下去了,元內史就可以拿出白花花的大米,那時,你會提什么要求呢?」

楊元慶說得有點莫名其妙,幾乎滿朝文武都聽不懂,包括張瑾,他也是一頭霧水。

但元壽卻聽得懂,幾個月前,獨孤氏將京城的糧鋪以三十萬吊的價格全部賣給了他,那可是一年百萬吊的利益,令他著實歡喜好一陣子,他隨即又吞並了四家小米行,現在整個京城的糧食都被他控制住了。

元壽一下子明白過來,難怪獨孤氏只賣三十萬吊錢,他上了獨孤氏的大當,元壽頓時覺得天旋地轉,幾乎癱倒在地。

「陛下,臣……臣是無心!」

楊廣冷冷淡淡道:「看來很多事情朕都不知道,元壽,你不是無心,你是忠心,你們元家果然對大隋很忠心,對朕很忠心!」

他站起身,一揮袍袖,厲聲喝道:「散朝!」

楊廣轉身便怒氣沖沖地向後殿走去,大殿內一片竊竊私語,誰都不知發生了什么事,這時,張瑾和元尚武將已經癱軟的元壽架出大殿,元壽雙眼無神,嘴里念道:「完了,這次真的完了,元家要被抄家滅族了。」

張瑾急道:「元兄,到底出了什么事?楊元慶給聖上看了什么?」

元尚武大概知道一點點,他戰戰兢兢道:「世叔,或許是糧鋪之事,京城的糧食都被元家控制了。」

「什么!」

張瑾大吃一驚,「糧食不是獨孤氏控制的嗎?」

「聽父親說,幾個月前,獨孤家已經全部賣給我們了。」

張瑾額頭上出汗了,元家真是糊塗了,糧食這個東西能控制嗎?這可是犯大忌之事啊!而且是控制京城糧食。

元壽一把抓住他,「蒲台兄,你說我該怎么辦?我向聖上解釋,可以嗎?」

張瑾搖搖頭,嘆了口氣道:「元兄,聖上一直在抓我們的把柄,現在被他抓到了,恐怕光憑解釋是過不了這一關。」

「那我該怎么辦?蒲台兄,你一定要幫幫我!」

張瑾無可奈何,他們和山東士族斗讖語,可楊元慶卻再出奇兵,令他只得認輸了。

「元兄,聖上其實也只是找借口打壓關隴貴族,他心里很明白,你就辭職告老吧!或許元家能逃過這一劫。」

…….

一個時辰後,元壽上書請罪,願將元家在京城的全部糧鋪捐給官府,同時他請求辭去內史令之職,乞骸骨回鄉養老,楊廣接受了他的辭職,准他退仕回鄉,同時任命紫金光祿大夫獨孤整為內史令,接替元壽相位。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