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緊鑼部署(2 / 2)

天下梟雄 高月 1667 字 2023-01-27

送走李靖,楊元慶又命人將偏將史鐵生和王仁義請到他的大帳,史鐵生是名將史萬歲之孫,而王仁義則是前涼州總管王世積之孫,兩人的祖父都是被文帝楊堅所殺,他們在幽州從軍多年,雖有武藝在身,但因為祖輩的緣故,他們都只能任低級軍官,一個擔任旅帥,一個只是隊正,被楊元慶破格提拔,兩人都擔任了偏將之職,各率軍三千人。

幽州軍在前年冬天以剿匪為由,進行了一次整編,將元弘嗣的親信全部清洗,在三個月前,楊元慶又以征遼為借口,對三萬精銳幽州軍再次整編,這次是針對校尉及旅帥等中低級軍官,清洗了一百余名關隴世家子弟,而把他的親兵都一一安插進去,以確保他對這三萬幽州軍的絕對控制。

楊元慶同時又將幽州軍整編為十軍,每軍三千人,由一千騎兵和兩千步兵組成,分別由七名鐵衛和蘇烈擔任偏將,另外兩名偏將就是史鐵生和王仁義。

「把你們二人請來,我是要告訴你們一件事,天下即將大亂,我准備擁兵自立,我想知道你們二人的態度。」

楊元慶目光銳利地盯著二人,如果兩人不從,今天他就將殺這二人,絕不含糊。

史鐵生和王仁義對望一眼,他們一起單膝跪下,抱拳道:「我們願為總管效犬馬之勞!」

「你們所說可是肺腑之言?」

史鐵生含淚道:「我們的祖父都被楊堅所殺,我們本是大隋罪人,發配幽州充軍,蒙總管不棄,破格提拔我們為大將,如此再造之恩,我們安敢有異心!」

楊元慶點點頭,「好!你們可發一個血誓。」

兩人毫不猶豫從靴中拔出匕首,割破手掌,把鮮血塗在額頭,史鐵生雙膝跪地,對帳外天空道:「蒼天在上,我史鐵生以父母精血發誓,效忠總管楊元慶,若違此誓,天誅地滅!」

王仁義也跪下,對天發誓道:「蒼天有知,我王仁義以祖父之靈發誓,效忠楊元慶,若違此誓,天地不容。」

楊元慶見他二人竟發如此重誓,心中大喜,連忙將他們扶起,笑道:「兩位將軍,我楊元慶也絕不負你們,保你們家族世代榮華富貴。」

楊元慶請他們兩人坐下,又對親兵道:「去把八位偏將一並請來。」

他這才對兩人笑道:「蘇烈是摯交,而其他七名偏將都是我祖父的鐵衛,十八鐵影衛,你們應該知道嗎?」

史鐵生和王仁義恍然大悟,難道楊元慶這么信任楊家臣等人,原來竟是楊素的鐵影衛,史鐵生想了想道:「總管是決定起事稱帝嗎?」

楊元慶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沒有這么嚴重,我只是想做一個不太聽話的大隋藩鎮而已。」

史鐵生和王仁義心中都各自松了口氣,他都以為楊元慶是要造反稱帝,楊元慶的表態讓他們更加放心。

這時,蘇烈等其他八名偏將都陸陸續續來到中軍大帳,他們這八人加上史鐵生和王仁義,控制著楊元慶手下的三萬軍隊,侯莫陳乂出任涿郡督軍,而沒有出征遼東,還有另外兩名鐵衛,則留在幽州,作為楊元慶安插在幽州的暗棋。

兩百余名親兵在外面站崗,不准任何人靠近,楊元慶開門見山對眾人道:「這次聖上征伐遼東就只是一個幌子,他現在率五十萬留在臨榆關,我已經決定,我的軍隊不渡過遼水,就在這里按兵不動。」

楊元慶已經事先和其他八人都一一談過,眾人都知道他的策略,沒有人說話,眾人都靜靜聽他的安排。

楊元慶看了眾人一眼,又道:「現在已是五月,我估計最遲一個月,中原必將發生重臣造反,首先應是元氏造反,其次可能會是弘農楊氏,我在仁壽四年已經被弘農楊氏逐出家族,他們所做的任何事都和我楊元慶無關,但我也要有自保的准備,不會任人宰割,諸位都是我的心腹之將,今天我以心腹事告之,希望諸位與我共進退,共創新業。」

眾人跪下轟然行禮,「願為總管效死命!」

楊元慶命眾人回營,整頓軍馬,將蘇烈留了下來,楊元慶對他笑道:「跟我一起造反,你可後悔?」

蘇烈搖搖頭道:「獨夫無道,塗炭蒼生,我蘇定方只恨不能手刃此國賊,再說將軍並非造反,我又何悔之有?」

「你說得不錯,但我並不著急。」

楊元慶淡淡一笑道:「我縱有造反之心,但尚未到造反之時,先起事者,不過是為後來人當鋪路石罷了,只有謀定而後動者,才能笑到最後。」

蘇烈默默點了點頭,楊元慶又對他道:「把你留下來,是有一個任務要交給你。」

蘇烈立刻拱手道:「請將軍下令!」

楊元慶取過一張遼東地圖,鋪在桌上,他指了指遼遠鎮,「現在我們的位置在這里,向西北走八十里,在醫無閶山東麓有一座占地數千頃的牧場,那里便是這次征高麗的後勤牧場,養有戰馬約二十萬匹,你率領本部人馬前往牧場,就說征遼東需要,帶七萬匹戰馬回來。」

「卑職遵命!」

蘇烈躬身行一禮,接過令箭便快步而去,楊元慶目光又望向地圖上的臨榆關,也不知楊廣在這里部署了多少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