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最後一名隋軍(2 / 2)

天下梟雄 高月 1962 字 2023-01-27

西陘關內所有的石屋都拆除了,城頭上的木制城樓也拆下,隋軍要里面的十幾根木柱和大梁。鋸成一根根滾木。

傾盆大雨中,四百三十名隋軍無處避雨,他們靜靜地站立在雨中,沒有人說話,山道上傳來了突厥軍進攻的戰鼓聲,鼓聲透過雨霧,傳到關前。

在數百人的默默注視下,郎將武致遠將裝滿了將士們遺言的竹箱放進深坑。兩名士兵用土掩埋了它。武致遠將一桿大隋的赤旗深深插在泥土上,他抬起頭,緩緩看了眾人一眼。聲音嘶啞道:「如果我們都陣亡,就讓這面旗幟見證我們的勇烈,我們用自己的鮮血捍衛了大隋的土地。」

「將軍。敵軍殺來了!」

武致遠驀地回頭,注視著校尉張平凡,一字一句道:「我若戰死,你就是主將,要血戰到最後一人!」

張平凡默默點頭,淚水從他眼中奔涌而出,武致遠微微一笑,「大丈夫能戰死沙場,何其快哉!」

「我們走!」

一百名隋軍士兵手執長矛和戰刀。跟著武致遠向城頭奔去,其余士兵目送他們遠去,誰也沒有說話,所有人的眼中都露出悲壯之色。

武致遠帶著一百名勇士借助繩索,從城頭滑下,快速向山道奔去,滂沱大雨中。弓弦變軟,隋軍失去了弓箭這個犀利的防御武器,使他們只能用血肉之軀和突厥軍廝殺。

有了白天的教訓,武致遠決定將戰線前移,他們在距離關城七十步的山道上構築工事。准備了上千塊大石和百余根木頭,每一塊大石都重達數十斤。

這時。透過雨霧,隱隱可以看見黑壓壓的敵軍向上涌動,武致遠對眾人傲然道:「敵人的弓箭一樣沒有用,今天我們要讓突厥人付出最慘烈的代價。」

五千突厥軍仿佛一條長長的黑蛇在山道上爬動,開始接近了隋軍,軍隊中忽然有人大喊一聲,「殺啊!」

突厥軍陡然加速,向隋軍猛沖而去,武致遠注視著敵軍越來越近,已經到了二十步外,透過雨霧甚至可以看見他們猙獰的面容,武致遠下令道:「殺!」

一塊塊巨石跟著雨點向突厥士兵砸去,翻滾而來的巨石,將突厥士兵砸得慘叫連天,一片片士兵被巨石砸翻,滾落山崖,片刻間,便有三百余人死傷在山道巨石下。

突厥士兵隨即舉盾沖擊,盾牌也擋不住巨石的沖擊,一批批士兵滾翻,又一批士兵沖上,反復鏖戰,一個時辰後,山道上躺滿了血肉模糊的屍體,這時雨勢已經變小,但細細密密的小雨依然飄打在身上。

而隋軍的石塊和木頭已經砸完,面對嗷叫著沖上來的突厥軍,武致遠回頭看了一眼手下,每個人的眼睛里都露出決然之色,沒有一個人退縮。

「很好,跟我殺上去!」

武致遠一抖長矛,大吼一聲,率領百余隋軍迎戰上去。

。。。。。。。。

關西山腳下,隋軍陌刀重甲軍的優勢漸漸發揮出來,六千鐵甲近衛軍被殺得節節敗退,死亡慘重,損失近半,而重甲陌刀軍也有近五百人的傷亡,但他們依舊隊列整齊,在黑暗中,在傾盆大雨中,以排山倒海般的氣勢向突厥鐵甲騎兵殺去,漸漸的,隋軍離山道口只剩下不到六十步,只有這一條路,從別的地方都無法上去。

楊元慶望著黑漆漆的山頂,他什么都看不見,但對方的援軍也沒有過來,這說明西陘關還在堅守,他可以想象山頂之戰的慘烈。。。。。。

「總管,敵軍已經頂不住了!」一名士兵緊急來稟報。

「半個時辰內,給我殺退敵軍!」此時,楊元慶已經看到一線希望,他默默祈禱,但願山頂的隋軍還能堅守到最後一刻。

山頂上的惡戰已經到了最慘烈的時刻,武致遠的一百士兵已經全部陣亡,數千突厥軍瘋狂沖上,他們抬來簡易梯子,搭上城頭,殺紅了眼向城上沖擊,校尉張平凡率領最後三百名士兵和突厥軍鏖戰,面對敵軍的瘋狂進攻,隋軍將士用矛刺、用刀砍、用拳頭砸、用牙齒咬,和敵軍同歸於盡。

。。。。。。

越來越多的突厥軍殺進關內,隋軍士兵死傷慘重,只剩下不足百人,張平凡渾身浴血,這時他似乎聽見了山腰傳來的號角聲,那是他們無比熟悉的號角聲,是隋軍的號角聲。

張平凡拼盡全身力氣大喊:「兄弟們,援軍到了,讓我們堅守到最後一刻!」

隋軍們紛紛怒吼起來,他們用盡最後的力氣,向數以千計的突厥軍殺去。。。。。。

天漸漸亮了,楊元慶走進了屍橫累累的西陘關,傷勢沉重的校尉張平凡在天亮前咽了氣,至此,八百名守軍全部陣亡,只有一桿孤零零的大隋赤旗,依然矗立在巍巍的關隘上,這是堅守西陘關的最後一名隋軍。

楊元慶在這面大隋赤旗前緩緩跪了下來,所有將士都跟著他一起跪下。

。。。。。。。。

大業十一年八月,四十萬突厥大軍圍攻雁門縣,因糧路被斷,只得被迫北撤,而西陘關以西的八萬余突厥軍糧食斷絕,倉惶北撤,被楊元慶率四萬豐州隋軍銜尾追殺,八萬突厥軍大敗,隋軍追殺近百里,斬首六萬五千人,加上和隋軍鏖戰陣亡的一萬余人,這一場戰役,豐州隋軍殺敵八萬人。

但這一戰,豐州隋軍也付出五千余人陣亡的慘重代價,尤其是八百名斥候隋軍,他們死守西陘關,殺敵近七千人,最後全部壯烈陣亡,正是他們的死守,使十萬關西突厥軍無法得到援助,也無法順利西撤和主力匯合,最後糧食斷絕,被豐州軍全殲。

八百隋軍勇士為豐州軍的大勝立下了最輝煌的功勞,楊元慶將他佩劍賜給陣亡的郎將武致遠,一同埋葬在勾注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