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試探底線(2 / 2)

天下梟雄 高月 1612 字 2023-01-27

楊元慶這才眯起眼笑道:「除非把軍器監的三千名匠人和他們的家眷一起給我。」

王仁則低頭不語,這個條件雖然比占領弘農郡好一點,但也同樣苛刻,他叔父把這三千名優秀軍匠看得很重,這讓他怎么答應,半晌,王仁則嘆息道:「在下無法做主,我回去稟報叔父,如果叔父答應,我們立刻把人送過河來。」

楊元慶點點頭,目光變得柔和起來,「為了表達我對王尚書的誠意,我可以先表個態,我支持王尚書再向上走一步,另外,李淵那邊我也可以以勢壓他聲援王尚書對李淵的討伐……」。

王仁則告辭走了,楊元慶依然在沉思之中,王世充的示好使他發現了一顆極好的棋子,王世充在洛陽的存在,可以極大牽制住李密和李淵,雖然不可能有永恆的盟友,但至少現在王世充對他極為有用。

對王世充而言,最大的敵人是李密,其次是李淵東擴的威脅,而這恰恰是他楊元慶的需要,他需要一個人替他牽制住李淵的東擴,既然有著共同的敵人,或許他們可以結為盟友。

至於王世充自立為帝,其實那也是北隋的政治需要,想到這里,楊元慶提筆寫了一份命令,交給一名親衛,吩咐他道:「把封信用信鷹送給洛陽張勝。」

這時,另一名親兵走了進來,將一封信呈給楊元慶,「總管,這是竇建德派人送來的親筆信。

楊元慶打開信,只見上面只寫了一行龍飛鳳舞的大字,『楊公不死』建德不得安睡!。

楊元慶微微笑了起來,這句話中包含著竇建德的多少無奈和憤恨,但也從一個側面承認河內郡歸他楊元慶了。

他也提筆在背後寫了一句話,『各修其德、各安其民』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楊元慶將信遞給親兵,「讓竇建德的人帶回去。」

他站起身令道:「傳我的命令,軍隊休整三天,准備開赴河東郡!」

夜色中,竇建德的軍隊開始緩緩撤退了,一隊隊士兵在夜色的籠罩下,沿著坎坷不平的山路列隊向東撤離,將領們沉默不言,陰沉著臉騎馬跟在隊伍旁邊,每個人的臉上都流露出一種飲恨和不甘。

竇建德坐在一架由百余士兵抬著的步輦之上,身上蓋著厚厚的毯子,他也受傷了,在逃亡的混亂中側腰中了一箭,不能騎馬,竇建德躺在軟褥上,凝視著夜空中格外明亮的滿天星斗,他心中情緒起伏,久久難以平息。

這是他起事以來敗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三萬八千百戰老兵一夜被全殲,包括他最精銳的八千龍驤軍,那是他花了巨大血本打造的御林軍,最堅固的鎧甲,最銳利的剛矛,最強健的戰馬,以及十里挑一的戰士,最後也只剩下三千人,令竇建德痛徹於心,他左腰上的箭瘡又開始疼痛起來。

竇建德長長嘆了口氣,痛定思痛,他需要吸取這次的教訓,為什么會敗,當然不能怪軍師宋正本,竇建德回頭看了一眼身後不遠處的宋正本,他也受了箭傷,躺在一架肩輿上,郁郁寡歡,這幾天一直處於自責之中。

宋正本的策略是對的,關鍵是自己時機選錯了,他不該選擇在夜間行軍,忘記了楊元慶的軍隊善於夜戰,也忘記楊元慶的軍隊以騎兵為主,他們不會選擇山區伏擊,一定會在平原上進攻,這就是知己不知彼,更重要是,他們的計策被楊元慶識破了,說到底,是他選錯了敵人,他不該進攻河內郡。

竇建德痛苦地閉上了眼睛,他回憶起那一張張熟悉的面孔,從他腦海里一一掠過,他們將長眠在河內郡的土地上,連屍體也無法帶回故鄉。

「王爺!」

一名騎兵疾速奔來,竇建德聽出這聲音,是他派去給楊元慶送信的親兵,他睜開眼睛問:「信送給楊元慶了嗎?」

「送了,他還給王爺回了一封信。」親兵把信遞給了他。

竇建德連忙接過信,幾名親兵點燃了火把,借著火光竇建德看了看,也只有一句話:『各修其德、各安其民』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竇建德反復讀了幾遍,他嘴角露出一絲苦笑,楊元慶遲早還是要謀河北,他慢慢躺了下來,仰望著夜空中最明亮的一顆星星,而旁邊一顆星顯得有些黯淡了。

凝視良久,他取出一面金牌交給一名親兵,「速去齊郡,告訴徐圓朗,我接受他聯姻的請求,可以娶他妹妹為側妃。」

……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