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金榜題名(1 / 2)

天下梟雄 高月 1664 字 2023-01-27

父子二人在酒肆吃罷晚飯,褚遂良急匆匆去找幾名學友聚會去了,褚亮則拎著一只竹籠食盒,食盒里裝著多余的飯菜,褚亮很節儉,花了三吊錢吃了一頓飯,剩下了飯菜當然要打包帶走。

他慢慢悠悠走到了南城門前,老遠便看見南城門左邊的一根木桿上果然挑著幾十個木籠,木籠里放著人頭,男女老幼都有,牆上貼著大幅的告示,告示並不是新貼,大概已有十天左右,內容就和伙計說的一樣,離石郡駱氏,私鑄官錢,以劣充好,按大隋律抄斬全家凡五十二口,以儆世人。

褚亮點了點頭,柔以濟貧濟弱,扶助孤老,嚴以雷厲風行,殺一儆百,果然是剛柔相濟,這才是長治久安之道,一味寬柔,只會使民心浮躁,官無威嚴;一味嚴厲,則會使民怨沸騰,官民對立,北隋朝廷這一點做得很好。

這時,褚亮發現城門右面有一只黑色的大鐵箱子,旁邊還站著兩名士兵,他有些好奇,便快步走了過去,走到鐵箱子前這才發現是一個大信箱,開面開口可以投書,箱子正面寫著『御史台匭」他有些不理解,想問兩名士兵,可兩名士兵卻像泥塑一樣,根本不理睬他。

身後忽然傳來一陣爽朗的笑聲,「這是御史台搜集民情的箱子,其實就是告官箱。」

褚亮一回頭,發現身後站著一名二十歲左右的年輕官員,看他的魚牌也就八品左右。估計是負責這個『御史台匭』的官員。

褚亮放下食盒,拱拱手笑問道:「請問。。。。這可是民眾伸冤告官之處?」

官員露出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含蓄得說道:「其實也不止是民眾伸冤告官,官員也可以互相告。。。。。。。。」

褚亮恍然大悟,民可告官,官也可告官,其實民告官不可怕。可怕的是官告官,一般都會證據確鑿,內容詳實。一告一個准,而且又不會撕破臉皮,這倒是個治吏的狠辦法。至於御史台彈不彈劾,則又是另外一回事。

「我明白了,多謝!」

褚亮點了點頭,轉身向歸隋館而去,他走上台階,一名官員迎了出來,上下打量他一眼笑問:「這位先生可是隋朝舊官?」

褚亮苦笑一聲道:「我做過陳朝的官,做過隋朝的官,還做過西秦的官,現在我想再做北隋的官。不知伱們是否需要我這種四朝元老?」

。。。。。。。。。

萬眾矚目的北隋科舉終於在士子們的一片歡呼聲中結束了,接下來幾天時間里,士子們則在在太原城附近游山玩水,或喝酒聚會暢談天下事,或以文會友。寫詩斗酸,年輕的或年老的士子們都在盡情享受這一生中也難得一遇的科舉節,而在國子學封閉的閱卷大堂內,由一百多名從裴學、王學以及國子學調來的博士們正緊張地批閱堆積如山的考卷。

主考官是李綱,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雖然依舊固執地不肯擔任北隋的職官,但他卻沒有拒絕楊元慶請他擔任主考官的建議。他很樂意選拔人才,教育後輩。

主考官的職責並不是參與評卷,而是在於保證評卷公平,並在最後審定二百名錄取者的資格,不能容許魚目混珠和徇私舞弊之事出現,另外,一些有爭議的文章也是由主考官一錘定音。

兩萬余份考卷分為三級篩選,先是集中考評策論,策論過關者才能進入下一輪,下一輪是詩,看格式、韻律、詩意境界,三者皆上佳者則可進入第三輪,通過貼經最後選出三千名初步合格者,再從三千人中綜合選擇最佳的一百七十人。

只有一百七十人是通過考試來公平錄取,還有三十個名額是需要由楊元慶來決定,他根據需要將這三十個名額分配給各大名門世家。

世上沒有絕對的公平,盡管士子們打出了『不要門閥,要公平』的口號,甚至很多名門世家子弟也一樣參加這種訴求公平的游行,但楊元慶還是做不到真正意義上的公平。

將來盛世天下或許可以做到真正的公平,但亂世中他做不到,他需要通過科舉的方式將河北各大名門世家拉攏到他身邊來,這對於將來占領河北後迅速穩定政局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甚至在他發動河北戰役時就會凸顯作用。

李綱也理解楊元慶的苦衷,他默默接受了這種安排,其實他心里明白,楊元慶只拿走一成半的名額,這已經是對他們的巨大讓步了。

「李主考,這張試卷的糊名條脫落了。」

一名閱卷博士站起身,高高舉起一份試卷,詢問李綱,「怎么處理這份試卷?」

所謂『糊名」就是在考試之前填完姓名、籍貫和考牒號碼後,必須用一根長長紙條將名字、籍貫及考牒號糊上,不能被看出來,如果故意糊歪或者不糊,考卷則當場作廢,這是一條極為嚴格的規定,但也會有意外情況發生,比如眼前,糊名條居然掉了。

「拿過來給我看!」

閱卷博士連忙將一份試卷遞給了李綱,李綱迅速瞥了一眼名字,王績,太原人,他又看了一眼他寫的詩: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詩寫得很不錯,貼經也是全對,策論被評為上上,如果按照這樣的評分,這個王績應該進入前十了,但他的糊名條為什么會脫離,偏偏他又是太原王氏族人。

如果嚴格按照規定,糊名條無故脫落,而且又是相關聯的考生,那么這份試卷就要作廢,李綱沉吟良久,他用一根紙條將名字和籍貫重新覆蓋,提起筆親自評審這份試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