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河東紳商(2 / 2)

天下梟雄 高月 1545 字 2023-01-27

「是!」

李紳賈想了想,便提高聲音道:「大概在前年,我的一支商隊去豐州販蒲桃酒,在豐州呆了不到一個月,他說對豐州最大印象就是規矩很嚴厲,但又很自由,說比如進城時,所有的兵器都不准攜帶,在一個城池超過三天就必須向官府備案,寫清滯留理由,最多不能超過一月,如果超過一個月,就要申請定居,要交一筆保證金,當然事後會如數退還,這是嚴厲的一面,而自由的一面就是商人可以隨意穿衣服,可以騎馬,沒有什么商籍、匠籍,只有民籍和軍籍之分,商人沒有任何歧視,和正常的平民一樣……」

看得出這個姓李的商人很健談,是個做生意的老手,很會揣摩楊元慶的心思,說到嚴厲的一面,他盡量輕描淡寫,說到自由的一面,他又濃墨重彩地描述,楊元慶沒有打斷他的侃侃而談,他慢慢喝茶,注意商人們的表情,當說到商人沒有任何歧視,和正常的平民一樣時,所有人都了異常變化,有人坐立不安地扭動身子,有的人聽得全神貫注,眼睛里閃爍著期盼的亮光。

看得出,商人的地位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其實楊元慶很清楚,天下爭霸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強勢,也是經濟、政治乃至於民心相背的全方位爭奪,說是得民心者得天下,但民心又是和經濟、穩定等等緊密相連。

北隋之所以做得不錯,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豐州時積累了大量的錢糧物資,所以支撐得起,還有河東受到的亂匪塗炭要比河北河南少得多,本身的人口經濟狀況都不錯,但隨著河北戰役的推進,豐州的積累逐漸減少,他就不能再耗用從前的積蓄,必須要靠自身的經濟發展來實現復興,這就需要依靠商人們的創造力和活力。

等李紳賈說完,楊元慶又對眾人道:「豐州之所以嚴厲,是因為要防止細作混入,事實上如果是統一的江山,那就不會有那么多嚴厲的限制,但自由是我的思路,我主張取消商籍和匠籍,恢復他們的正常民籍,我也不贊成先帝對商人的歧視,我打算全面取消對商人的種種限制……」

楊元慶說到這里,下面的商人頓時騷動起來,每個人都異常興奮,竊竊之聲響成一片,楊元慶擺擺手,又讓眾人安靜下來。

「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我之所以給豐州商人這么多自由,那是因為他們自己爭氣,新移民來了,商人們總是主動地幫助官府,他們搭建粥棚,幫助臨時安置移民,突厥打來了,他們盡其所能幫助老弱撤退,給前方的將士捐衣捐糧,興辦學堂,照顧孤老有的他們的出力,如此,當我提出豐州撤銷商籍時,便得到了豐州官員們的一致支持,可謂水到渠成,不瞞各位,我剛才稱呼大家為紳賈,這是我在豐州的一貫稱謂,其實和你們無關。」

大堂內一片寂靜,楚王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要想得到自己,獲得平等,還得靠他們拿出實際態度來,眾商人沉默良久,一名資歷最老的商人道:「啟稟殿下,我們也願意這樣做,就怕官府不領情,民間幾百年來形成的歧視難以改變,所以我們有顧慮,不敢為之。」

楊元慶笑道:「幾百年形成的歧視和想法確實很難改變,但不是沒有機會,在盛世機會不多,但在亂世卻是很好的機會,如果你們在亂世有所作為,相信會極大扭轉這種歧視,而且我不會因為你們的努力就惠及所有商人,那樣也不公平,我會在河東郡進行試點,你們成功了,我就會率先在河東郡取消商籍,給你們以平等待遇,你們的子弟甚至也能考試入仕。」

議事堂內頓時響起一片議論聲,旁邊太守杜淹和裴文靖對視一眼,兩人眼中都露出欣喜之色,他們都知道這些大商人都富可敵國,可一個個都一毛不發,如果能夠把他們財力物力調動起來,將會極大減輕官府的壓力。

這時,那名資歷最老的商人又問:「啟稟殿下,那我們又該怎么做?」

楊元慶搖搖頭,「該怎么做由你們自己決定,我建議你們成立商會,大家坐在一起商量該怎么做,而不是官府要你們就做,不要你們做就不做,那不行,有了商會,你們就可以協調行動,也不至於這家出錢,那家出錢多,會有人覺得不公平,我的建議你們想想。」

成立商會,這倒是個好辦法,只是官府會同意嗎?所有商人都向杜淹和裴文靖望去。

杜淹苦笑一下,對楊元慶道:「只要朝廷下旨,同意各郡成立商會,卑職沒有意見。」

「這個沒有問題,我回去後就會讓朝廷下發旨意,准許河東郡先試行,如果河東郡的試行情況不錯,紫微閣將正式討論修改隋律中涉及到商律的部分,你們河東郡可以先試行商會。」

杜淹點點頭,「卑職明白了。」

說到這里,楊元慶又對眾商人笑道:「今天找你們來,是有兩件事,第一件事剛才已經說了,希望商人能發揮作用,協助官府安置災民,扶助老弱,現在我再說第二件事,是我想托大家做一個大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