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攻破大營(2 / 2)

天下梟雄 高月 1585 字 2023-01-27

「遵命!」

謝映登接過令箭調轉馬頭而去,楊元慶隨即又取出一支令箭對亞將楊家臣道:「你可率五千精騎配合謝將軍攻營,聽從他的指揮。

「卑職明白。」

楊家臣接過令箭也掉頭而去,兩支騎兵一萬余人在黑夜中繼續向南奔馳而去,楊元慶望著他們走遠,毅然下令道:「擂鼓,重弩兵攻營!」

「咚!咚!咚!咚!,激昂的鼓聲在黑夜中敲響,三千重弩步兵迅速在一百八十步外排列出方陣,這個距離既躲開了地上的鐵蒺藜,同時也是對方弓齤弩達不到的射距。

七石大黃弩雖然在漢朝便發明,但從發明的那一天起,便注定了它的稀缺性,它的制作成本極高,需要極優秀的引匠打造,工藝技術要求相當高,隋軍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耗時一年,才制造出一千五百具七石大黃弩,由三千名身材高大的弩兵使用,用於定位對射,有極大的殺傷力,而竇建德無力制造這樣的殺傷利器。

三千重弩兵排列成兩排,兩人一弩,他們用腳踩住弩弓,四臂同時用力拉弦,弓弦入扣,射手就位將重弩扛在肩上,箭手將一支兩尺四寸長鐵箭放入箭槽,一千五百具弓齤弩瞄准了遠處被火把照得通明的營柵。

這時,敵營已經發現隋軍的企圖,立刻萬箭齊發,天空變得更加黑暗,鋪天蓋地的箭矢射向隋軍,但不管是百步射距的弓箭,還是一百五十步射距的弩箭,都無法傷到重弩隋軍。

隨著一聲梆子響,一片弩機的咔嚓聲,一千五百支鐵箭儼如疾風驟雨般射向敵軍大營,不少鐵箭射在營柵上,但依然有數百支鐵箭從柵欄縫隙穿過,射透了營柵後的胸膛或者頭顱,血光綻開,繼續射向後面的長槍兵,敵營內響起一片慘叫聲。

竇建德就站在營柵後,一支鐵箭從他腿邊射過,射中了他的戰馬,戰馬慘嘶倒地,將他重重摔在地上,十幾名親兵一擁而上,抬起他便向後面奔去。

隋軍強大的重弩箭使守軍們驚恐萬分,如潮水般向後退去,只留下手執巨盾的五千刀盾兵。

這時,重弩兵開始第二輪上弦,又是一千五百支鐵箭呼嘯著向敵營射去,開弩上弦需要耗費極大的體力,兩名重粵兵可以射出十五支箭,雖然數量並不多,但它所拖延的時間已經足夠。

楊元慶一直在注視著大營內竇建德士兵的表現,他會一些細節上發現竇建德軍隊的士氣狀況,在第一輪鐵箭射出後,這種弩箭強大的殺傷力必然會引起士兵騷動,這是很正常,就算隋軍也會出現短暫的騷動,關鍵是騷動後的表現,隋軍會徐徐後撤,絕不會驚慌。

但楊元慶此時看到的,卻是一片士兵驚慌失措的奔跑,這就是典型缺乏訓練的表現,看到這個細節,楊元慶發現自己還是高看竇建德了,估計竇建德本人也清楚,所以他才會擁兵四十萬,以數量取勝,可惜他今天他並沒有帶來四十萬,而只帶來十萬,可就是這十萬,也不是全部在軍營內,堵涿縣城門耗去一萬,攻打羅藝大營又耗去一萬,軍營只有八萬,這八萬軍他們又如何與精銳的四萬隋軍抗衡?

想到這里,楊元慶已經有些急不可耐,回頭向南大營方向望去。

……

謝映登此時並不在南大營,而是在東大營,他最終發現東大營的裝備最差,很多士兵連皮甲都沒有,穿著布衣,拿著劣質的刀槍,他們也有弓箭,但弓箭最多只能射出三四十步,甚至只有二十幾步,都是自制的土引,或許竇建德把賭注押到了北大營,將所有的精兵都集中到了離隋軍最近的北面。

六千引騎兵在營柵外奔馳,箭如疾雨,密集地射向營柵內的敵軍,強大的箭雨完全壓制住了敵軍的反抗,在五十步內看到不一個敵軍士兵的影子,只有堆得滿地的屍體。

十幾名隋兵士兵將繩索套上了木柵,數百名騎兵奔上,一起拉動繩索,在一片吶喊聲中,一丈高的營柵轟然倒塌,緊接著旁邊的營柵跟著倒塌,拉出一道二十余丈寬的口子,五千精銳的隋軍騎兵在楊家臣的率領下殺進了竇建德軍的大營,六千引騎兵也跟著殺了進去。

大營內喊殺震天,一萬一千隋軍騎兵像一把極為銳利的橫刀,在敵軍大營肆無忌憚突殺奔馳,竇建德的士兵四散奔逃,南大營門已被打開,驚恐的士兵們蜂擁逃出,大群大群向黑暗中奔逃,隋軍所向披靡,一頂頂大帳被點燃,火勢迅猛蔓延。

這時,北大營的營門被打開了,楊元慶率領三萬大軍沖進了竇建德大營,三萬大軍如決堤的江水,浩盪奔騰地向大營內的竇建德大軍常卷而去。

……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