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攻而不克(2 / 2)

天下梟雄 高月 1558 字 2023-01-27

楊元慶笑了起來,「那還有三成不足是什么?」

楊玄獎嘆了口氣道:「是堯君素,他不肯歸降,已經辭官走了,聽說去了江都,拜祭完楊廣後就歸隱,不再出任朝廷任何官職。」

楊元慶笑容消失,默默點了點頭,任何一個朝代都有這樣有骨氣的人,忠心自己的信念,他的師父張須陀就是這樣的忠心者,寧可死,也絕不背叛,對堯君素的選擇,他只有肅然起敬。

「元慶,還有一件事,我想和你談一談。」

「什么事?」

楊元慶見三叔對自己換了稱呼,從下屬一下子變成了親人,他便隱隱猜到,三叔要和自己談的是家事,他會見了楊善會,必然是有了什么想法。

楊玄獎不知該怎么說,他沉吟一下道:「是關於楊善會,他為人清廉,官譽卓著,在河北極有口碑,他在河北各郡的影響力不亞於那些名門世家,你能不能考慮一下……考慮什么?」

楊元慶隱隱猜到三叔的意思了,但他要楊玄獎直接說出來。

「你應該明白我的意思。」楊玄獎嘆了口氣。

「三叔的意思的是說,希望能考慮楊善會入相,是吧!」楊元慶注視著他的眼睛道。

楊玄獎默默點了點頭,承認楊元慶猜對了自己的想法。

「弘農楊氏畢竟也是天下名門世家,又是你的家族,是絕對自己的支持你的勢力根基,你應該委以重用,否則天下人之言會對你不利。」

「會說我太涼薄,是吧!」楊元慶笑了笑,用一種自嘲的口氣道。

楊玄獎沒有吭聲,他確實聽到了家族中的抱怨。去年十一月,弘農楊氏有族人去靈武郡找過他,關於科舉,弘農楊氏也派了三名弟子前去應試。結果名落孫山,在家族中引起很大的不滿。

楊玄獎也知道,科舉需要公平,不能在這件事上指責楊元慶對家族的不公,但他也認為楊元慶應該在某種情況下關心一下楊家,比如對楊善會的重用,這不僅可以緩和家族的不滿。也能讓天下人明白,楊元慶是出身弘農楊氏。

楊元慶背著手在房間里來回踱步,他停住腳步,反問楊玄獎,「三叔為何不考慮自己呢?讓三叔入相不是更好嗎?」

楊玄獎嚇了一跳,連忙搖頭,「我是不合適的,我心里有數。當年你祖父也說過我,才學鮮寡,最多為太守。你讓我為相,一是我的能力承擔不了,其次也會誤國,這次調任河間郡太守,我壓力就很大,這可是大郡,又是竇建德老巢,情況很復雜,不知我能否應對得了?」

「三叔太過謙了,在靈武郡你做得很不錯。下屬和民眾的口碑都很好,應對河內郡綽綽有余。」

楊元慶也明白三叔的意思,他並不是從自己的利益考慮,而是從家族的利益考慮,楊善會是弘農楊氏比較重要的一支,讓楊善會入相。對弘農楊氏更有利。

楊元慶點了點頭,「這件事讓我再考慮考慮,一般會四月份之前確定新相國,現在還有時間,不過我想拜托三叔去一趟洛陽,代我祭祀祖父的陵墓。」

「清明時我一定會去……楊玄獎走了,楊元慶站在窗前久久沉思不語,他在考慮弘農楊氏,盡管他一直在回避這個問題,但遲早他會面對。

他實際上是以一種模棱兩可的身份繼承了隋朝的遺產,一方面大家都知道他出身弘農楊氏,而另一方面,大家又覺得他是先帝指定,對他繼承隋統並不排斥。

這就像楊隋和李唐的出身,雖然楊堅和李淵都自稱是關內士族,是弘農楊氏和隴西李氏,但實際上大家都明白,他們祖先是武川軍鎮的胡化漢人。

這就是一種模棱兩可的態度,大家都知道真相,但都不想把真相變得清晰,對他楊元慶也是一樣,如果他真的跑去弘農郡拜祭,或者公開承認他是弘農楊氏,和楊隋沒有半點關系,這又會讓很多人失望,會大大降低他的支持度。

有些事情還是不要說破的好,保持一種朦朧和曖昧,給大家一份希望。

這一刻楊元慶決定了,他絕不能公開承認自己是弘農楊氏,至少現在不能承認……這時,羅士信的聲音出現在門口,「總管,你找我嗎?」

楊元慶點點頭,「進來吧!」

羅士信走了進來,他不知總管找他有什么事?他不希望總管再提竇線娘之事,他已經決定,把這個女人從自己心中驅趕走。

楊元慶走到牆壁前,刷地拉牆上的簾幕,牆上掛著一幅河北各郡地圖,所有各郡縣都已經插上了紅色小旗,惟有遼東一塊還是空白。

羅士信忽然有些明白過來了,「總管是讓我去打高開道?」

楊元慶點了點頭,「你很聰明,不過,我交給你的任務是攻而不克。」

羅士信猶豫一下,「卑職不是很明白。」

楊元慶眯著眼笑道:「就是把高開道逼到牆角,但不要滅了他,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羅士信凝視著遼東地圖,他忽然脫口而出,「卑職明白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