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蘇威密謀(2 / 2)

天下梟雄 高月 1527 字 2023-01-27

蘇威一愣,「杜相國這話怎么講?為什么說殿下不熱衷?」

杜如晦緩緩道:「其實我也一直在關注楚王殿下的想法,如果他真有意登基,那么他一定會拿下洛陽,將都城南遷,畢竟太原只是陪都,沒有洛陽那樣名正言順,可是他並沒有拿下洛陽的意圖,或許他只是戰略需要,但我想,任何戰略都比不上他登基的願望,只能說明他登基的意圖並不強烈。」

蘇威也陷入沉思,他不得不承認杜如晦說得有道理,如果楚王真想登基,那么拿下洛陽是必然,但楚王並沒有……不過僅僅因為楚王殿下沒有拿下洛陽,便認定他沒有登基的想法,我覺得他還是太草率了一點,杜相,我們應該面對面地和楚王殿下確認。」

杜如晦點了點頭,「這件事就由我來確認吧!」

停一下,他又笑著補充道:「當然,我會把蘇相國希望他登基的強烈願望轉達給楚王。」

蘇威眯著眼睛笑了起來,都說杜如晦不太通人情世故,此言謬也……楊元慶軍隊已經結束了在中原的戰役,他任命徐世績為滎潁兵馬總管,率軍五萬鎮守潁川郡,同時又任命牛進達為中原團練使,在中原地區招募三萬郡兵。其余軍隊則分駐河東、河北各處,楊元慶率三萬精銳之軍從陸路返回太原。

所俘獲的數萬唐軍則暫時安置在河內郡屯田,這些軍隊都是關中人和蜀人,楊元慶將用這些降兵向唐朝換取糧食,以解決隋朝糧食不足的問題。

這天晚上,隋朝大軍返回了太原郡,在距離太原城還有三十里外汾水河畔扎營休息。

月亮圓如銀盤,將皎潔的清輝灑向大地,隋軍士兵們在汾水里也放下了數千盞陰燈,寄托對陣亡將士的哀思。

楊元慶站在岸邊,默默地向一盞巨大的水蓮燈許下了安息的祝願,隨即接過火把點燃了水蓮燈中的火油盤,火勢燃起,幾名士兵奮力將水蓮燈推進河中,隨著浪花起伏,水蓮燈漸漸向河中央飄去。

這時,一名騎兵從大營飛奔而至,老遠便高聲喊道:「總管!」

「什么事?」楊元慶迎了上來。

「杜相國來了,在大帳內等總管。」

楊元慶點點頭,快步走到戰馬前,翻身上馬,一催戰馬,數百親衛跟隨著他向大營奔去。

中軍大帳內,杜如晦在李靖的陪同下站著沙盤前,欣賞著這次中原大戰的成果。

李靖手執木桿指著南面道:「這次中原之戰,除了南陽郡、淅陽郡和汝南郡三郡,其余中原各郡都被隋軍收入囊中,尤其梁郡,李密的魏軍正逐步撤離,一旦魏軍完全撤離,梁郡也將並入大隋版圖。」

杜如晦沉思一下問:「為何南陽郡和淅陽郡不取?」

這時,他身後傳來了楊元慶的笑聲,「那兩郡是作為緩沖,唐軍不能駐兵,我們也不駐兵,這是我和李孝恭達成的一個妥協。」

杜如晦回頭,只見楊元慶從帳外走了進來,杜如晦連忙躬身施禮,「下官杜如晦參見楚王殿下!」

「杜相國操持朝政辛苦了。」

楊元慶笑著走上前,拾起木桿指向南陽和淅陽兩郡,又繼續給他解釋,「這兩郡其實和弘農郡一樣,都被伏牛山橫亘其中,山地眾多,耕地不足,人口也不多,戰略價值並不大,我也不想直接和唐軍接壤,所以派人和李孝恭達成了臨時協議。」

停一下,楊元慶又道:「當然,如果唐廷不肯承認這兩郡為緩沖,那么隋軍就會毫不猶豫占領它們。」

杜如晦點了點頭,「殿下的意思我明白了,也就是暫時不取荊襄。」

楊元慶微微笑了起來,「杜相國果然目光如炬,現在朝廷很難再負擔大規模戰役,我打算休養生息一段時間,養精蓄銳,等朝廷實力漸漸充足,中原生機恢復,再考慮出兵,先滅竇建德。」

楊元慶請杜如晦坐下,命親兵上了茶,李靖知道他們有要事相商,他借口退下,大帳里只剩下楊元慶和杜如晦兩人。

這時,杜如晦沉吟一下道:「今晚我趕來找殿下,是有一件大事想和殿下商量。」

杜如晦注視著楊元慶眼睛,緩緩道:「中原戰役已結束,殿下有沒有考慮登基之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