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銀錢危機(2 / 2)

天下梟雄 高月 1623 字 2023-01-27

這個情報令李世民到吸一口冷氣,隋朝竟要大規模推出銀錢,他將隨手將信遞給房玄齡,「先生看一看吧!恐有不妙。」

房玄齡接過信,匆匆看了一遍,眉頭皺了起來,這時,李世民的目光又落在盤子紅袋上,他拾起紅袋,從里面抖出一疊銀錢,足足有二十枚,大小和隋新錢一樣,但更厚,這就是隋朝最火爆的新銀錢嗎?

李世民拾起一枚銀錢,用食指和拇指小心捏住邊緣,高高舉起,對著光線,眯著眼打量這枚銀錢,做工精湛細膩,中間有方孔用於穿線,上面用陽文刻著『元和通寶』四個字,背面是一個『銀』字,和隋朝的銅錢一樣,隋朝銅錢從第二批開始,統一改成了『元和通寶』,不再叫五銖錢。

房玄齡看完信,又將信遞給了長孫無忌,肅然對李世民道:「殿下,此事非同小可,如果隋朝擁有大量金銀,又開始用銀來作為貨幣,這必將掠奪天下財富,如果不改變這種情況。只要兩三年,必將是隋強唐弱,大唐危矣!」

長孫無忌也看完了信,眉頭一皺道:「我們可以嚴禁這種銀錢在大唐使用,也可以斷絕和隋朝貿易,或許能避免這種危機。」

「沒有用的!」

房玄齡搖了搖頭,他將一枚銀錢遞給長孫無忌。「這種銀錢一看便是上好之物,含銀量至少九成以上,就算我們禁止銀錢流通。但商人完全可以熔化取銀,甚至隋朝根本不用銀錢,直接使用銀餅。我們最多只能禁止關中物資外流,卻禁不住巴蜀荊襄物資流出,還有江南的茶米綢布,肯定會大量流向隋朝,長孫長史,你應該明白這一點,這種銀錢會讓大唐物價暴漲,民怨沸騰,就像年初那次物價大漲一樣。」

其實不需要房玄齡分析,李世民也明白這種銀錢將給大唐帶來的危機。他心中憂慮之極,忍不住恨聲道:「這就是會寧失守造成的惡果,現在出來了,若再不制止,大唐就將毀在這枚小小的銀錢上。」

房玄齡又緩緩道:「殿下。微臣有三策,或許可以避開此次危機。」

李世民大喜,連忙道:「先生請說!」

「殿下,首先是『破』計,破壞隋朝的銀錢,我們不妨用白銅制成和隋朝一樣的銀錢。大量投入隋朝,魚目混珠,使隋人不敢再相信銀錢,不敢再用銀錢。」

這是一招毒計,但上不了台面,且不能持久,只能維持一時的效果,李世民沉吟一下,又問道:「第二策呢?」

「第二策是『增』策,其實也就是我們也使用白銀做貨幣,對抗隋朝的銀錢,當然這需要大量的白銀,這也是我們的難處所在。」

李世民苦笑一聲,如果能得到白銀,早就動手了,會寧銀礦被奪走後,他們也一直在尋找銀礦,也只找到幾個小礦,沒有什么收獲,他嘆口氣道:「先生再說第三策!」

房玄齡的目光變得陰冷起來,淡淡道:「第三策是『絕』策,如果第一策和第二策都行不通,那只有一個辦法了,殿下應該知道我的意思吧!」

李世民緩緩點頭,「我明白了,我這就進宮去面見父皇,此事事關重大,一刻也不能耽誤……太極宮武德殿內,大唐皇帝李淵正在接見來自突厥的使者,這次突厥派出兩路使者,一路去太原,一路來長安,頡利可汗極有手腕,他要充分利用隋唐之爭,為突厥謀取最大利益。

來長安的使者叫做默延卓,是突厥次相,他奉頡利可汗之命來長安,希望做成三件事,一是結盟,二是貿易,三是聯姻。

武德殿偏殿內,李淵高高地坐在龍榻上,滿臉笑容,而使者默延卓坐在下首,一臉的恭敬,太子李建成和五個相國皆坐在對面。

結盟對於唐朝來說,是突厥的讓步,在最初唐朝和突厥的最初聯系中,是唐朝臣服於突厥,而結盟就意味著取消了這種臣服,而成為平等地位。

頡利可汗是個極為務實之人,他不需要這種沒有意義的臣服,他要的是切實的利益,要唐朝賣生鐵給他。

聯姻則是錦上添花,是在達成結盟和貿易後,融洽兩者關系的新舉措,只是頡利可汗已經娶黠嘎斯公主為可敦,所以他只能娶唐朝宗室之女為側妃,而不能娶公主。

但對大唐而言,結盟就極為重要,這就是使大唐擺脫初期向突厥臣服的惡劣影響,這件事早已傳遍天下,一直被很多人詬病,這對於急於維護正統形象的大唐至關重要。

「朕很高興和突厥結成聯盟,也願意將宗室之女許給突厥可汗為妃,至於貿易,請容我和大臣商議,再給貴使答復。」

默延卓雖然一臉恭敬,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但他的語氣卻十分堅決,「尊敬的大唐皇帝陛下,我代表可汗萬分感激皇帝陛下的誠意,但我需要友善地提醒陛下,貿易是結盟和聯姻的前提,希望陛下能更加重視對雙方都有利可圖的貿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