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兄弟和解(2 / 2)

天下梟雄 高月 1650 字 2023-01-27

李淵點點頭,「你說吧!哪三策?」

「目前我們在關中和關內共有二十萬大軍,我們可以分兵而戰,兒臣的上策就是集中十萬軍隊攻打河東,據兒臣所知,守河東和太原的十萬隋軍都是新兵,只要我們攻勢迅猛,趁秦瓊來不及回兵之際,一鼓作氣推進到太原,就算攻不下太原,也必然會震動隋朝,楊元慶將不得不放棄攻打荊襄的計劃。」

這一次李淵確實在仔細考慮李世民的方案,他背著手在房間里走了幾步,又回頭問道:「那中策是什么?」

「回稟父皇,兒臣的中策也是分兵兩路,一路三萬軍南下防御巴蜀,另一路七萬軍支援荊襄,使荊襄的唐軍兵力達到十五萬。雙方決戰荊襄,如果唐軍獲勝,我們趁機一股作氣拿下整個南方。」

李世民沒有停下來,又繼續道:「再談下策,兒臣的下策就是放棄荊襄,撤軍回巴蜀,全力保巴蜀不失。」

李淵走到窗前,這三個方案他都可以接受。但也都不能接受。放棄荊襄逃回巴蜀,他不能接受,但傾兵而出,和隋軍大戰一場,他又沒有那個心理准備,良久。他嘆了口氣道:「讓朕再考慮考慮吧!」

李世民行一禮,「兒臣不打擾父皇深思。」

說完,他也瞥了一眼堆在地上的辭呈。他想勸一勸父皇,但理智告訴他,他若再提此事必將前功盡棄。李世民只得行一禮,退了下去。

李世民走出御書房,一抬頭,正好和太子李建成打了一個照面,李建成臉一沉。重重哼了一聲,扭頭不睬他。

李世民卻上前深施一禮,「世民向皇兄賠禮道歉!」

李建成一愣,他沒有反應過來,依然冷冷道:「我們之間還有什么可說?」

「過去是世民不對,總是痴心妄想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現在世民已幡然悔悟,特向皇兄道歉,我會全力支持皇兄行太子權。」

說完,他再次深行一禮,李建成這才明白他的意思,原來是要和自己和解,李建成並不像父親李淵那樣容易被父子親情蒙蔽理智,他相當冷靜,而且很了解自己的兄弟,他知道二弟心狠手辣,心機極深,是絕對不會輕易放棄和自己爭奪帝位。

不過現在大唐危難當頭,如果兄弟二人能暫時和解,對大唐只會有益無害,想到這,李建成淡淡笑道:「你現在要回扶風嗎?」

雖然李建成沒有明著說雙方執手言和之類的話,但他這個態度,明顯就是一種和解的意思,李世民當然明白,他連忙躬身答道:「臣弟自然是聽父皇的安排,父皇不讓我回扶風,我就留在長安。」

「嗯!」

李建成點了點頭,「你先去吧!改天有時間我們再聊聊。」

「臣弟先告退了。」

李世民行一禮,轉身走了,李建成望著他的背影,心中充滿了困惑,他的兄弟難道真的悔悟了?

這時,一名宦官出來,笑道:「太子殿下,聖上宣你進去。」

李建成這才收回心思,走進了御書房。

御書房內,李淵的心情明顯好了很多,他笑問道:「在門口應該遇到世民了吧?」

「是!他居然向兒臣道歉了。」

李淵捋須笑道:「那是他應該的,朕很欣慰,他只要能懸崖勒馬,朕就可以原諒他。」

李建成心念一轉,不會奪取秦王軍權之事,就這樣不了了之了吧!但這話他不敢說,只得問道:「二弟是否為江南李密之事而來?」

「正是如此,他提出了應對荊襄危機的三策,朕一時舉棋不定。」

李淵便把李世民的三策說了一遍,最後道:「朕比較傾向於中策,既沒有違反雙方的條約,又可以順勢奪取南方,皇兒怎么看?」

李建成看了一眼地上的辭呈,他來是商量關隴貴族辭職之事,而不是應對荊襄危機,但既然父皇問他,他又不好不表態,想了一想,李建成道:「父皇,這件事不如召開政事堂會議,和相國們一起商議。」

一句話提醒了李淵,他點了點頭,「皇兒所言極是,朕幾乎把政事堂忘了。」

李建成深施一禮,「父皇,兒臣是為關隴貴族集體辭職之事而來。」

李淵臉色變得凝重起來,有些不悅道:「你打算讓朕向他們低頭嗎?」

李建成嘆了一口氣道:「父皇,現在我們不能內亂,這件事就由兒臣來承擔責任,兒臣去勸說獨狐相國和竇相國,告訴他們,父皇並不是打算南巡,而是准備御駕親征江南,消除他們的誤會。」

話雖這樣說,其實還是變相低頭了,李淵臉色愈加難看,最後他才冷冷道:「也罷!先平息此事,以後朕再一個個收拾他們。」(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