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孫夫子(1 / 2)

昌黎縣昌黎書院。

這昌黎書院是整個昌黎縣最好的書院,也是劉晉原先就讀的書院。

劉晉所在的地方是北直隸永平府昌黎縣,絕對是妥妥的屬於北方,在明朝的時候,北方和南方在讀書方面是有很大的不同。

南方文風鼎盛,文人才子輩出,浙江、江西、南直隸這三個地方從宋朝以來都是有名的考霸之鄉,文人才子輩出。

在南方,各種各樣的書院非常多,上到名揚四海的四大書院,下到普普通通的村塾之類的,不知道有多少。

但是在北方卻完全相反,北方雖然有山東這個孔聖人的孔孟之鄉在,但是文風比起南方來差了不知道有多遠。

南方可能在很多的村子里面都有私塾可供良家子弟讀書考科舉,教書育人的先生、夫子也更多,水平也相對要更高一些。

可是在北方,私塾、書院非常的稀少,教書育人的先生、夫子也少,水平也比不上南方,想要讀書就更不容易了,這昌黎縣也是如此。

劉晉以前讀書都是要到昌黎縣縣城的昌黎書院來讀書,下河屯,乃至下河屯周圍一帶二三十里的范圍內都沒有私塾或者書院。

劉晉穿著棉衣,戴著棉帽,非常悠閑沿著書院的石階一步步往上走,同時也是饒有興趣的欣賞這個古代的書院。

書院依山而建,上山需要走很長一段路,這里遠離鬧市,非常的清靜,單單就讀書而言,倒是非常不錯,有點苦修的意思在里面。

事實上在古代讀書,絕對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

寒窗苦讀絕對不是形容詞,而是最為真實的描寫,劉晉腦海的記憶中就想起了以前來這昌黎書院讀書時的一幕幕場景。

小小年紀就遠離父母來這里獨自生活,每天圍繞著四書五經,不是背就是寫,吃不好、睡不好就算了,古代的私塾、書院的先生、夫子可不是後世的老師,要是不能讓他滿意,戒尺絕對不會有絲毫的留情,縱然是皇帝的兒子讀書也絕對少不了挨戒尺的打。

往往被夫子、先生打了戒尺,連哭的地方都沒有,古代的父母是絕對不會去找老師的麻煩,更別說還去打教書的先生、夫子了。

劉晉考到了秀才的功名,按照書院的規矩,劉晉可以不用留在書院讀書,可以回家自行學習,專心准備明年的秋闈。

這一次過來昌黎書院,劉晉也是為了拜訪自己的老師孫夫子,向他請教寫字方面的東西,沒有辦法,劉晉自己練來練去,這字始終得不到系統的認可,完不成任務就沒有積分。

沒有積分就沒有辦法動用系統的各種神奇功能,就沒有辦法開掛了,沒有辦法開掛的話,這咸魚翻身就難了,更何況還有一個唐老虎對自己虎視眈眈的。

劉晉的身後,趙二虎挑戰擔子,里面有劉晉准備的禮物,幾十斤來自江南的上好大米,一匹棉布,10斤豬肉,還有幾斤白糖、幾斤曬干的棗子,林林總總,加起來花了劉晉好幾兩銀子。

作為學生上門拜訪自己的老師,這是絕對不能空手去的,更何況劉晉還有事要請教自己的老師,那更是要好好准備。

而且來自後世的劉晉也是很清楚,不管是這清高的讀書人,還是下河屯村里面的大字不識一籮筐的村民,大家都是人,是人都是要吃飯的,既然是要吃飯的,自己多准備一些東西總不會錯的。

大家好,我們公眾.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後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眾號[書友大本營]

縱然是不看自己的面子,到時候總要看在這些禮物的面子上吧,對自己總是會多用心一分。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劉晉剛剛來到學院這里,一陣嚷嚷的讀書聲就傳了過來,循聲看過去,一間教室內,有十幾個大約十歲左右的孩童正跟著一個夫子搖頭晃腦的念著書。

「天天讀這些東西,也不知道有什么用。」

看著眼前的一幕,來自後世的劉晉也是忍不住搖搖頭,古代的讀書人,天天四書五經,幾本書不僅僅要背的滾瓜爛熟,還要去看、去背比這龐大不知道多少倍的各種各樣注解,幾乎所有的一切都放在了幾本破書上面,以前讀書人提倡的君子六藝到了現在也只剩下最沒用的東西了。

「華夏的落後就是始於此吧。」

劉晉的心里面這樣想道,連讀書人的思想都被禁錮的死死的,這普通人就更別說了,整個社會就如同一潭死水,沒有一絲的活力,沒有一絲的創新,任何新的東西都會被排斥,科技的創新會被說成是奇巧yin藝,不落後於人才怪。

搖搖頭,沒有去想太多。

很快,帶著趙二虎,劉晉就來到了自己老師孫夫子的住處,此時孫夫子還在上課,接待劉晉的是孫夫子的夫人溫氏。

「學生劉晉拜見師母~」

劉晉非常恭敬的給溫氏行禮,同時示意趙二虎將帶來的禮物一一拿出來。

「來就來嘛,帶怎么多東西做什么?」

溫氏見劉晉帶了很多的東西,這又是大米,又是棉布,還有肉的,林林總總,各種各樣,頓時就滿臉笑容的收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