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殿試(1 / 2)

京城皇宮高大才城門口,劉晉和眾多的士子站在一起,正在等待入宮參加殿試。

盡管劉晉也是進過一次皇宮的,不過那一次僅僅是朱厚照帶進去的,身份也僅僅只是一介草民,但是現在卻不一樣了。

他是今科士子,來皇宮之中參加殿試,不管殿試考的好不好,按照以往的慣例,劉晉都算是買入了大明的官僚階層。

如果殿試考得好,能夠考到前面幾名的話,接下來就是進翰林院,翰林院待幾年就可以青雲直上,不出意外基本上都能夠到六部九卿的級別。

當然如果考的中游,不算太好,進不了翰林院,那也是可以供職於六部,妥妥的京官,成為某部主事之類的官員,一般來說也屬於前途無量的地方了,當然,沒有進翰林的話,未來升職空間會有所限制,非翰林不能入內閣,這也基本上算是不成文的規定了。

如果考的很不好,進的二甲末尾或者三甲榜單的話,那也不用擔心,至少也是能夠有機會成為外派到地方做官。

盡管一開始起點比較低,可能是個八品、九品的小官,但是一般升職都很快,稍微干上幾年都能夠升職做縣令什么的,縣令再干上一些年,又能夠很快升職。

總的來說,只要能夠通過會試參加殿試成為天子門生,那都是前途無量,特別是靠一甲和二甲靠前的這些。

先是去翰林院呆個兩三年的事情,幾十個人或者是幾百個人一起修書、編書之類的,又或者是去東宮詹事府正字、校字什么的,都是一些清職,一旦有空位出來,立即就可以實缺,升職超級快的那種,很多人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就能夠升到六部侍郎、尚書的位置。

三年考一次的科舉考試,從整個大明錄取的進士也就是一百多個,自然一個個都寶貴的很,也都前途無量,明朝歷史上一個個大名鼎鼎的文臣,也都是從這科舉考試里面選出來的。

所以此時,在劉晉身邊的同科進士們,一個個都意氣風發,面帶春風,從一介書童慢慢的走到了今天,每一個人都為此吃過了無數的苦。

現在也總算苦盡甘來,成功的實現了鯉魚躍龍門,實現了讀書人最高的理想,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父親,您看到了嗎?」

唐寅身穿一身嶄新的士子服,看著前面一群又一群不斷往里面走的朝中大臣,在內心里面忍不住向自己已經過世的父親問道。

唐寅的家境並不算好,他父親經營著一家小酒館,家道算是落敗了,所以他的父親從小到大對他的要求就非常高,希望他能夠通過科舉考試光耀門楣。

唐寅的家族曾經其實非常的輝煌,他的始祖為唐輝,是前涼陵江將軍,唐輝的孫子唐瑤是晉昌太守,在其後唐瑤的兒子唐褒因功勞被封為晉昌公。

後面唐褒的孫子唐儉跟隨唐太宗起兵,封為莒國公,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由此可見他們唐家曾經也是牛過的,都有人封國公,顯赫至極。

不過到了宋朝的時候,唐家就沒有出國多少牛人,只是出了御史、兵部車架之類的小官,當好歹也是官宦之家。

到了明朝的時候,唐家就算是徹底的衰敗了,沒有再出過什么能人,也沒有人再當官,出將什么的。

因為這樣的緣故,他的父親就對唐寅要求非常嚴,唐寅從小就是出了名的神童,學什么都特別快。

前幾年,唐寅的父親、母親、原配和兒子等等相繼離開,這對唐寅打擊很大,所以也是寄希望於科舉考試能夠振興自己家族。

現在他終於如願的考上了進士,實現了他父親對他寄予的厚望。

「終於考上了~」

和唐寅差不多,年輕的王守仁同學此時也是感慨萬千,他的父親是狀元,他可以說生而不凡,他媽懷他懷了十四個月才生,她媽生他之前夢見了天神衣斐玉,雲中鼓吹,抱一赤子,從天而降,所以王守仁一開始是叫王雲的。

簡單的說就是他出身牛叉,出生的時候又跟聖人出世一般,有天降祥瑞,牛叉的不行。

他也確實是年少有為,十二歲開始讀私塾,十五歲就屢次上書給皇帝,獻策平定農民起義,而且十五歲還敢滿大明游歷,甚至於還敢去塞外。

十八歲就開始學會格物,七天七夜格竹子的事情說的就是他了,年紀輕輕就已經考中了舉人。

不過在會試這一關,他卻是屢試不中,第一次考會試不中,李東陽就說他『這次不中,下次科舉必定中狀元』。

但是他下次再考會試,還是不中,頓時整個人就覺得壓力山大了,自己的父親是狀元,又被李東陽這樣的大佬說是狀元之才,卻兩次都沒有考上,以至於被人笑話。

現在,他今年剛剛好二十八歲,第三次參加會試,終於成功考中,整個人也是松了口氣,不至於再被人笑話,這虎父犬子的話可是非常刺耳的。

可以說在場的每一個人都唐寅、王守仁差不多,每一個人看著前面往皇宮內進去的朝臣,都感觸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