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8章,打擊宗族勢力(2 / 2)

「江南地區,物阜民豐,自古以來都是繁華富庶之地,故而一個大宗族往往有能力修建起屬於自己宗族的私塾和書院,有資源和財力去培養讀書人。」

「這也是江南地區文風鼎盛的原因,歸根結底來說,還是因為這里富庶,所以有條件去培養讀書人,才能夠出大量的才子。」

「江南地區的讀書人多,在朝為官的也多,這同門、同鄉、同年之情也重,自然而然抱在一起,也就行走了江南士林占據大明半壁江山的局面。」

「宗族培養自己的族人讀書為官,自然不是白培養的,也是要回報的,當官了自然也會想辦法回饋自己的宗族,為宗族謀取利益,也就形成了一個個大家族,像以前的徽商、鹽商就是如此。」

「如果無法打破這個循環,這里就會源源不斷的產生類似於徽商、鹽商的存在,通過手中的權力竊取整個國家的財富,現在掃一遍這些大家族,但很快又會有新的家族出現。」

王守仁很是認真的說道。

他所在王家,其實就是最好的例子。

王家是浙江余姚的大家族,赫赫有名,父親王華是狀元,祖上也一直都是書香門第,出過不少讀書人。

他王守仁為了弄清楚工廠的運作模式,輕輕松松都能夠籌集大量的銀子去辦工廠,這背後都是整個王氏家族在出力。

工廠里面的管理也都王氏家族的子弟在做事,王家的商行、殖民地、種植園等地也都是家族子弟在處理。

他王守仁根本就不用去管理,卻是可以完全放心,他和父親王華就像是王家的兩顆參天大樹,支撐起這個龐大的家族,讓所有的家族子弟都可以享受到余蔭。

所以他對這些都很熟悉,清楚的知道江南這些家族的運作模式,本質上和王家是沒有什么太大區別,都是一樣的。

「嗯~」

劉晉聽完也是鄭重的點點頭,和自己所知道的差不多。

歷史上的明朝到了中後期,黨爭非常厲害,浙黨、楚黨、東林黨等等,其實本質上來說都是一丘之貉,彼此之間沒有什么區別,唯一的區別就是誰的官員多,力量大,掌握的話語權多。

「那該如何去解決這個問題?」

「王權不下鄉的情況下是很難根本性打擊到宗族勢力,即便是王權下鄉了,在地方宗族,也還是地方的宗族說了算。」

「其實你在海外以及關外就做的很不錯,各地遷移過去的移民,都進行打亂混雜的居住,徹底消除了宗族勢力。」

「在海外和關外,宗族勢力就沒有任何的根基和土壤,但是在我們大明本土,我們不可能這樣去做。」

「我們能夠做的或許就只有想辦法改變他們的教育方式。」

「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做,第一個是削減江南地區科考錄取的人數,打擊傳統的私塾教育,大量的取締各地宗族所辦私塾、書院,讓孩童上新式學校。」

「新式學校無法考科舉,也就斷了他們通過考取科舉獲得權力再回饋自己家族的途徑,時間一久,自然也就難以形成強大的宗族勢力,也就會和其它地方的宗族差不多。」

「第二個就是推進城市化發展,將大量的人口從農村遷移到城市之中,大量人口聚集到城市之中,自然而然也就能夠打破原有的宗族勢力影響,將龐大的宗族分解成無數的個體。」

「關於這一點,其實不用我們去做什么,它都已經自然在發展之中,大量的工廠、作坊、商行的涌現,自然而然就會吸引大量的人口前來城市務工、定居。」

「我們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放開戶籍的限制,允許人口的自由流通,取締原先限制人口流通的一些制度就可以了。」

王守仁思路非常的清晰,直接就命中了要害。

「不錯,不錯~」

劉晉聽完,眼睛都亮了起來。

老王所說的兩點在後世就得到了很好的驗證。

後世推行義務教育,所有的小孩都要讀書,不管你是窮鄉僻壤,還是富庶之地,大家都一起讀書的話,各個地方都有大量的人才涌現出來,也就不會形成一地獨大的局面。

還有就是後世的城市化發展,大量的農村人口涌進城里面打工、買房定居,下一代在城里面讀書、成長。

對於地方的宗族勢力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沉重打擊。

在城里面,大家來自五湖四海,各自分散,行不成宗族勢力,混得好不好也跟自己宗族沒有什么關系。

而離開了大量青壯勞動力的鄉鎮農村地區,宗族力量得到了極大的削弱,以前的時候每年都要弄點什么廟會唱大戲、游神、游菩薩、修族譜、祭祖之類的活動。

但是隨著大量年輕人進城打工,這些活動都沒有人參加了,最後越來越蕭瑟,越來越涼,宗族里面老人的話也不管用了,大家都忙著進城賺錢過自己的小日子,誰還來理會你?

宗族勢力這個存在延續了幾千年的東西在新時代下盪然無存,再也沒有什么存在感,也不能對社會形成什么大的影響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