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3章,當皇帝可不是容易的事情(2 / 2)

就這,這些文官們還能夠死命的鼓吹弘治中興,大明盛世,讓弘治皇帝真的以為大明是盛世繁榮了,唯有冬天的時候,韃靼南下,一次次撕開這層面紗。

這才讓弘治皇帝逐漸的意識到,所謂的盛世不過是自取其辱罷了,也不過是那些文官們用來忽悠自己的。

盡管自己很努力, 一年到尾沒有一天是休息的,每天批閱的奏疏都如同小山一般,每天至少要看超過十萬字的奏疏。

然而, 大明依然還是不行。

後來劉晉出現, 弘治皇帝這才慢慢的意識到了一些問題,意識到這些文官不可能盡信,也意識到了問題的關鍵。

之後才慢慢的大膽任用劉晉進行了諸多的改革, 這才了大明現在的局面,否則是真的不堪設想。

弘治皇帝自己二十多年的執政經驗,也是讓弘治皇帝有諸多心得體會。

在昨天晚上和和朱厚照聊了很久,聊了很多。

朱厚照這才知道自己父皇從一個少年天子做到現在所經歷的一切,實在是太不容易了,也太難了。

從懵懂無知到慢慢的熟悉政務,再到逐漸思索大明的出路,認識到大明存在的問題,再到後來大膽任用劉晉,極力打壓江南士林,進行稅務改革,開征商稅,再到軍制改革、吏治改革等等。

如果沒有這一系列的改變, 大明必然還是以前的那個大明。

內憂外患, 內部國庫空虛、士紳集團不斷壯大,邊防困頓, 稅務逐漸崩潰,外部北有韃靼年年南下扣關, 遼東有女真反復無常,東南沿海還有倭寇肆虐,西南的土司又是喂不飽的白眼狼。

隨隨便便來點災害之類的,大明必然會餓殍滿地、烽煙四起、盜賊無數,哪里是什么盛世,到處都風雨飄搖,天知道還能堅持多久。

倒是那些士紳、鹽商之類的,一個個富可敵國、勢力越來越膨脹,依托科舉制度,形成了龐大的士紳集團。

他們對下不斷的兼並土地,讓土地越來越集中,矛盾越來越激烈,對上不斷的要求獨掌政權,排斥武將勛貴,又想著限制皇權,所有的一切都聽他們的,讓大明的所有一切都圍繞著他們的利益來轉動。

弘治皇帝將這一切都和朱厚照好好的說了,也詳細的談了。

這才讓朱厚照意識到,弘治皇帝怎么多年來,竟然沒有過上幾天的好日子,別看當皇帝看似風光,實則壓力山大,累的要死。

所以弘治皇帝的一些話,他也是聽了進去。

知道自己現在的好日子那是因為有弘治皇帝在撐著,等到那天弘治皇帝走了,這擔子就落到了朱厚照的身上了。

如果朱厚照還是什么都不懂,又沒有什么經驗的話,到時候又要走弘治皇帝的老路了。

所以對於弘治皇帝的安排,朱厚照現在是不抵觸了。

想想自己也確實是已經長大了,玩也玩的差不多了,也該承擔起一些責任來了,對於掌管順天府,朱厚照不抵觸了。

甚至於開始思索起自己該如何好好的去掌管好順天府來,讓弘治皇帝對自己刮目相看了。

「掌管順天府?」

「歷練、歷練,積攢經驗。」

劉晉一聽,想了想也是微微點頭。

這樣的安排路線也是自己向弘治皇帝建議的。

這古代的天子,基本上都是缺少執政經驗的,特別是少年天子,基本上都是靠投胎上崗的,根本就談不上什么經驗,都是硬著頭皮當皇帝的。

你指望他們能夠有什么經驗?

即便是有經驗,那也是身邊的大臣、老師們所教的那點東西了,儒家的那套,無非是輕徭薄賦、勤勉、以仁義、孝順治天下那一套。

遇到弘治皇帝這樣沒有什么主見的皇帝,自然是可以忽悠瘸了。

遇到了弘治皇帝他爹或者是朱厚照這樣的,他們有自己想法的,對他們這一套就未必全信了,也就必然會出現朝局動盪累的。

反正總的來說,古代的天子,除了開國的皇帝和前面的幾個,後面的這些天子基本上都沒有什么太高的執政水平,別指望他們能夠做出什么經天緯地的業績出來,能夠守住祖先江山就已經極其難得了。

基於此,劉晉也是給弘治皇帝這樣的建議,讓皇子從縣開始,慢慢的嘗試治理一方,鍛煉自身,積攢經驗,同時也是可以體察民情,知道百姓疾苦。

弘治皇帝顯然是聽進去了,當然也有他自己的理解在里面。

他自己就是硬著頭皮上馬的,什么都不懂,故而喜歡開小會議,聽聽自己信任大臣們的意見和建議。

現在自己春秋鼎盛,可以慢慢的讓朱厚照去實習,去歷練。

在懷柔縣的時候,朱厚照就做的很不錯,所以就讓他來掌管順天府,治理更大的一片區域,而且還是京幾之地,是現在大明最繁華、最富庶,同時也是最復雜的地方。

如果順天府也能夠治理的不錯,那說明朱厚照確實是有不錯的執政能力,也能夠攢下經驗和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