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1章,執政之道(2 / 2)

也就是後面隨著劉晉在弘治皇帝大力支持下,不斷的出台諸多的新政策出來,進行諸多方面的改革,這才有了現在的大明帝國。

要是按照劉健以前的套路去做事的話,大明現在的日子只會越來越難。

土地兼並越演越烈,鹽商、徽商、糧商勢力持續坐大,江南士林持續強大,黨爭逐漸形成,並且慢慢走向激烈的對抗。

最終等待大明王朝的,也會是和其它的朝代一樣,最終走向滅亡。

其實弘治朝算是大明最關鍵的時刻,處於中期,諸多的問題都已經開始暴露、凸顯出來,如果能夠有效的進行改變,則可以變的興盛強大起來。

如果沒有任何的改變,那么大明王朝的滅亡就無可避免,它各種各樣的問題就會持續不斷的暴露出來,最終的結果就是改朝換代。

現在劉晉當了內閣首輔了,作為群臣之首,劉晉也是在思索著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又該如何去做,才能夠將大明帝國帶向更加輝煌的未來。

大明帝國現在雖然國富民強、國庫充足,百姓富足,軍隊強盛,國土遼闊,但並不是說大明帝國就沒有存在什么問題。

恰恰相反,矛盾任何時候都不會消失,只會轉變。

任何時候都會有問題,有時候月盈則虧、盛極而衰的事情是常有的,當年大唐帝國在李隆基的治理下,強盛無比,開元盛世可不是開玩笑的。

然而沒有注意到大唐帝國存在的嚴重問題,地方節度使權力過大,尾大不掉,安祿山一造反,整個大唐帝國就風雲飄搖,由盛轉衰也僅僅只是幾年的時間而已。

平定安史之亂之後,大唐帝國就徹底的打廢了,而且地方節度使的權力更大了,還有宦官的權力空前強大,明朝的宦官和唐朝的宦官相比,那真是小兒科了。

唐朝的宦官殺皇帝就跟殺小雞一般,一個不爽就殺皇帝,明朝的太監始終都是皇帝的狗,根本就翻不出皇帝的手掌心,再牛皇帝一道聖旨就跪了。

所以很多時候,看似強大,也有其空虛的一面。

現在的大明帝國來說,問題就很多。

國土面積太大了,海外土地的控制和發展上就比較難,存在諸多不穩定的因素,像黃金洲這邊,離大明太遠,黃金洲又土地廣袤、肥沃,資源豐富,只要人口上去了,你要是沒有加強統治的話,黃金洲肯定會有人裂土封王。

還有新學和舊學之間存在的天然矛盾,舊學讀儒家,始終四書五經,儒家經典的在其中走不出來,這些讀書人很多都是只會之乎者也,並沒有什么太大的才能和對社會進步有什么貢獻。

事實上,儒家發展到了現在,八股文的那一套東西之下,已經嚴重的限制和阻礙了大明帝國的發展了。

看看歷史上就知道,從明朝開始逐漸落後於世界,到了蟎清,持續使用這樣的策略,不管是思想界還是科技界,都是萬馬齊喑,滿朝一朝兩百多年的歷史當中硬是沒有誕生任何的思想家、科學家之類的出來。

當然,這雖然也跟蟎清作為異族統治者不斷打壓、壓榨漢人思想和文化發展的因素,但儒家的那一套已經完全腐朽也是不爭的事實。

儒家發展到了明清,它已經對於國家、對於民族、對於社會都已經沒有什么用了,反倒是在不斷的阻礙了國家、民族和社會的進步,讓我們開始落後於世界。

新學就不一樣了,從基礎教育開始,倡導實用、倡導集百家之長,新式教育出來的學生開始大明的方方面面綻放光芒。

大明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將汽車、電報等等之類的搞出來,這和新學的教育是離不開的。

新學的人數越來越多,發展的越來越快,現在也是開始在思想界涌現出一些新的思想家出來,他們所倡導的東西,和儒家的那一套是完全不一樣了。

兩者之間的矛盾是必然的,也是無法調和的。

另外最關鍵的是在權力上面,傳統的儒家讀書人霸占官場,新學讀書人無法做官,起初還好一些,但是隨著新學的人才越來越多,力量越來越大,必然會向著朝堂進發的,要求獲得更多的權力,同時出台更符合新學思想的政策。

這個矛盾在未來必然是會爆發的,而且一個不小心的話,大明帝國內部可能就爆發大規模的內戰,最終的結果也必然是新學戰勝傳統的儒學。

大明不是沒有問題,相反問題還有很多,歸根結底來說,還是封建制度同資本主義生產力之間的矛盾,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