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9章,科考之年(1 / 2)

黑土省莫城,莫城書院這里,山長溫師良正在接見黑土省莫城這里的幾位舉人,今年是弘治三十年,又到了三年一次的科舉大典。

黑土省作為新納入大明沒有太久的省份,天子這邊一般都是會有恩典,也就是說這黑土省的學子不管考的好不好,也必然會有人可以高中,可以金榜題名,以示朝廷對黑土省的恩典。

眼前的這幾個舉人,正是去年黑土省鄉試的佼佼者,有著極大的可能性在今年可以金榜題名。

一旦能夠金榜題名,那就鯉魚躍龍門了,舉人和進士可是有著巨大的差距。

舉人做官,那是需要等,等到朝廷這邊有空缺了,舉人才有機會去做官,而且剛剛開始的時候,舉人當官一般都是從八品的比芝麻還小的官做起,而且前途也是非常的渺茫,縱然是做一輩子的官,可能到七品知縣也就是到頂了。

這些年大明在不斷的對外擴張,有大量的新疆土納入大明的管轄,對官員的需求量也是大增,這也是讓很多的舉人獲得了做官的機會,並且不少一上任就當了知縣。

要是放在以前,舉人做官可是很難的事情,必須要有人、要有銀子開路,才能夠獲得一個位置,不然天下舉人一大堆,空缺出來的位置很少,哪里能夠輪的上你?

但是進士就是不一樣了,會試金榜題名成為了進士,至少來說那都是從七品官員做起的,而且因為是進士,提拔、升遷的也快,以後成為知府、知州、布政使之類的也是有可能的。

如果在科舉考試當中名詞比較高,能夠進二甲排名中上的話,以後可就前途無量了,前內閣首輔劉健就是最好的例子了。

科舉考試的時候名詞在二甲之中並不算高,但是留在了京城做官,後來還當了弘治皇帝的老師,跟著就一飛沖天了,當上了內閣首輔,官居一品。

如果在科技考試之中能夠位居二甲前列,這以後可就有希望成為朝中重臣了,能在翰林院里面修書編書什么的,更是前途無量。

不僅僅起點高,而且升的也快,將來就是六部尚書侍郎、各地封疆大吏的人選了,甚至於成為內閣大臣也是很輕松的事情了。

如果你足夠有才,而且人也長的還可以的話,能夠進一甲,甚至於成為狀元的,當今內閣首輔劉晉就是最好的榜樣了。

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就從一介書生成為了天子的肱骨大臣,當今的內閣首輔,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就是最好的例子了。

所以對於眼前的幾個舉人,溫師良縱然是他們的老師,但也沒有絲毫老師的架子了,他們幾個人以後說不定就可以在大明官場上混的風生水起,大有一番作為呢。

「恩師,不知道你可否知道今年科舉考試的主考官會是誰?」

曾子英是移民到黑土省的移民,以前還是一個秀才,去年鄉試中舉,表現優異。

當然,他本身就是南直隸蘇州府人,和唐伯虎還是老鄉呢,移民到黑土省,也是有著科舉移民的心思在里面。

南直隸這邊想要考上舉人都太難、太難了。

本身南直隸的競爭就極其的激烈,這里文人才子輩出,文風鼎盛,像祝枝山一連考了好幾次才中舉,文征明是考了一輩子,前後參加了9次鄉試都沒有中舉,你就可以知道南直隸的科舉考試是何等之難了。

用後世的高考來形容的話,這南直隸就是地獄級的難度,能夠在這里考出來的,那基本上都是真正的才子、有著極高的才學造詣。

曾子英在南直隸的時候已經接連參加了幾次鄉試都屢次落榜,最後也是聽說移民到海外,參加海外省份的科舉考試可以很容易就中舉。

所以也是舉家移民到了黑土省,到了黑土省果真就如同傳聞的一樣,去年參加鄉試,輕輕松松就中舉了,而且還是黑土省的解元。

這以黑土省解元的身份前去參加會試的話,基本上不可能落榜的。

但他還是有野心的,想要考的更好,名次更前一些,這樣的話對將來的仕途更有利。

在大明官場已經形成了很多的默認規矩,比如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等等,這就足以說明科舉考試時名詞的重要性。

想要爬的高,那就要進翰林院,翰林院是大明朝廷的高級人才儲備地,里面升遷快,出來起點高,升的更快。

如果名詞靠後的話,被派到地方為官的話,這以後可就遠離權力中心了,想要升遷可就沒有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故而他現在也是非常關心這一次科舉考試的主考官,這主考官個人的喜好、人生經歷、政治主張等等可都是要下功夫去研究一番的。

到時候如果能夠寫一片符合他喜好和政治主張的文章出來,自然而然也就可以高中,並且名次也肯定不會太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