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6章,歐洲大飢荒(1 / 2)

「陛下,嚴重的氣候寒冷,小冰河期異常的氣候,這必然會對我們大明造成巨大的影響,臣以為,我們還是應該要盡早多做准備,以備萬一。」

劉晉再次向弘治皇帝提起小冰河期的事情來。

從現在掌握的情況來看,全球范圍內都在逐步的朝著小冰河期發展,其威力影響全球各地,不僅僅是大明這邊氣候寒冷,各種各樣的極端天氣頻發。

在全球范圍內也是差不多,歐洲這邊的情況不比大明好到哪里去。

根據香港總督這邊所匯報上來的情況來看,歐洲地區的氣溫比起往年來都要低很多,並且在初春開始春耕的時候,天氣驟降、驟升,氣溫變化極大,給歐洲的小麥種植帶來了巨大的影響,這兩年歐洲的情況比起大明來更慘。

另外黃金洲、南半球這邊的情況也都差不多,小冰期時期的極端氣候頻發,影響很大。

盡管現在還不是小冰河期最厲害的時期,小冰河期最厲害的時候大概是在歷史上崇禎朝時期,那個時候連年干旱,出現了史無前例的連續七八年大旱的情況,並且伴隨著干旱的還有此起彼伏的大瘟疫,連當時的京城人口都銳減了一半以上。

現在距離這個時期還有大幾十年的時間,但是小冰河期的威力也已經開始逐漸的顯現出來,縱然是醞釀期,它對於全球的氣候也是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嗯~」

弘治皇帝鄭重的點點頭,前年的時候如果聽了劉晉的話,可能去年的損失就可以更小一些,當時自信的認為以大明的情況,即便是出現什么自然災害也足以輕松應付。

誰知道大旱可以應付下來,可是伴隨著大旱而來的鼠疫差點是讓大明朝損失慘重,動盪不安了。

「陛下,臣以為我們現在應該派遣官員去徹查我大明各地官倉里面的糧食數量,掌握各地糧食的儲備情況。」

「對於糧食儲備不足的倉庫,應該及時的從產量地調集糧食進行補充,一旦出現災荒的情況,各地還可以依靠儲備的糧食來應付和度過。」

「其次,繼續大力推廣番薯、土豆和玉米的種植,這幾種作物比較耐旱、耐寒,尤其是番薯,它對於干旱有著極強的適應能力。」

「多種植這些耐旱、耐旱的作物,將可以有助於減輕災荒的影響。」

「第三,貫徹落實瘟疫的防控、防御制度,要求各地官府密切注意本地的情況,一旦發生瘟疫立即啟動相關的封控措施,將疫情扼殺在源頭。」

「第四,朝廷大力開發兩廣、琉球、南洋、黃金洲等地,這些地方受緯度低,受寒冷的影響較小,氣候也相對穩定,有利於農業的生產。」

劉晉拿出自己准備的另外一份奏疏,向弘治皇帝提出了自己的幾個建議。

應付這種極端的氣候,最重要的當然是糧食。

根據歷史記載,這一次的小冰河期期間,大明處於改朝換代的事情,人口由頂峰時期的近2億人口銳減到了僅僅只有幾千萬人的程度,一直到清朝中期的時候,人口才逐漸的恢復到2億的程度。

當然,不僅僅是大明朝,同時期的歐洲,人口也是出現了銳減的現象,尤其是在北歐地區,氣候更加的寒冷,人口大銳減,不及原先的一半。

連享受大航海時代福利的英格蘭、法蘭西、西班牙、葡萄牙這些在小冰河期時期人口也是減少了很多,聖神羅馬帝國的人口更少減少了一半以上。

這主要也是因為受到了小冰河期的影響,全球范圍內的糧食產量都銳減,飢荒非常的普遍,人口銳減。

小冰河期之下,農業影響最大,糧食產量銳減,飢荒在全球范圍內來說都是非常普遍的事情。

現在大明人口增長非常的快速,人口眾多,這對於糧食的需求自然是非常的旺盛,盡管有眾多的產量地。

但是這些產量地受小冰河期的影響都非常大,像遼東、河中、黑土這三地,現在是大明最為主要的糧食產地。

但其維度相對較高,受到的影響更大,一旦頻繁的受影響,這對於大明的糧食安全產生了巨大的威脅。

劉晉就想到了兩廣、琉球和南洋等地,這些地方緯度低,氣溫高,受影響更小,只要將這些地方的土地開墾出來種植糧食,讓這些地方成為大糧倉的話,大明的糧食安全自然是更有保障了。

要知道在後世,這些地方可都是重要的產糧地,憑借優越的氣候條件,一年可以做到兩熟甚至於三熟,在南洋地區更是可以做到兩年七熟。

現在之所以在大明這邊並不是很受重視,那是因為這些地方的人口少,一直以來都是屬於嶺南之地,瘴氣橫生,人口相對較少。

在醫療技術落後的年代,移民到這些地方,往往很容易就生病死了,故而很多人都不太願意移民去這些地方,更願意去涼爽的遼東,遼東這邊土地肥沃,疾病少。

可是現在大明醫療技術有了很大的進步,連青霉素都出來了,這些地方的開發自然也就不是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