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1章,又是科舉考試時(1 / 2)

時間一晃,一下子就馬上要入秋了,整個京城又開始再次變得熱鬧非凡起來,因為三年一度的科舉考試很快就要開始了。

這是正德皇帝登基以來第一次進行科舉考試,天子對此事非常的重視,在年初的時候就已經通過邸報,報紙通告了天下,今年錄取的名額將會比以往要多近200個,總錄取名額將會超過700個。

這可以算是理念科舉考試以來,錄取名額最多的一次了。

要知道在以前的時候,科舉考試錄取的名額僅僅只有300個左右,後來隨著東榜以及大明海外關外省份的增多,逐漸的將名額數量擴張到了500個左右。

這一次正德皇帝額外的多批准了200個名額,這顯然也算是一種恩典了。

因為在去年正德元年的時候,按照以往的傳統,這新皇帝登基一般除了大赦天下之外,還會開恩科,以此來顯示自己的仁義道德什么的。

但去年正德皇帝並沒有開恩科,這里面有很多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因為正德2年就到了科舉考試的時候了,沒必要去開恩科。

科舉考試對於整個大明朝來說都是一件大事,三年才有一次,每一次科舉考試的時候整個京城都會變得無比熱鬧。

來自大明海內外各地的才子們匯聚於京城,弄文潑墨,也是在京城各地留下了大量的經典數詞對聯墨寶等等。

同時每一次的科舉考試也是給大明的老少爺們增加了很多的新故事。

什么富家千金小姐愛上了窮書生,窮書生高中之後有情人終成卷屬的故事都已經非常的老套了,然而大家依然還是聽得津津有味,都在幻想著自己是不是可以成為那個主人公,金榜題名,洞房花燭,從此走上康庄大道。

還有什么才子與青樓佳人的故事,那個怡紅院,瀟湘館的頭牌和某個有才華的書生相戀,奈何惡人老鴇始終不肯放人,看嘲笑書生怎么怎么樣。

最後書生高中,鯉魚躍龍門,一飛沖天,最終老鴇不得不選擇放人,為此又給大家留下了一段美好的愛情故事。

還有某個窮書生前來京城趕考,窮的沒錢住客棧,只能睡大街,有好心人幫助了這個書生,不僅僅讓他住自己的家里面,還給提供了飯食。

結果書生不負眾望,果然高中,當上了大官之後,重重的酬謝了當年的恩人。

諸如此類的故事實在是太多,太多了,這一到了科舉考試的時候,整個京城各地都在講這些故事。

劇院里面唱戲唱的是窮書生與富家千金的故事,報紙上面刊登的也是書生奮發讀書的故事,街坊鄰居之間聊的最多的也是書生的故事了。

在這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年代里面,讀書人的故事才是這個時代的主流,也是最讓大家喜歡的故事。

這一次的科舉考試多增加了200個名額,也是讓這一次的科舉考試人數突破了史無前例的5萬人,很多已經五六十歲的老爺爺都顫顫巍巍的在自己家人的陪同下前來參加考試。

很多原本都已經熄了科舉考試之心的人也是想著這一次名額多,再過來試試的想法。

再加上現在大明的交通變得更加的便捷,有汽車,火車,輪船等等,讓進京趕考也是變得更加輕松起來。

還有就是大明人的生活水平變得更高,讀新學的人多,讀舊學的人比起以前來同樣更多。

這些因素都導致了參加科舉考試的舉人一年比一年多,今年更是史無前例的有5萬人前來京城參加科舉考試。

再加上還有一些吃飽了撐著沒事做的秀才也到京城這邊來湊熱鬧,看熱鬧什么的,預計科舉考試期間京城這邊可能會有超過十萬讀書人。

沒辦法,現在的交通太方便了,大明的火車幾乎是已經覆蓋絕大多數的省了,連西南的雲貴川地區都已經通火車了,有火車這進京就非常的輕松了。

再加上還有汽車,輪船,摩托車等等的交通工具,水泥道路更是到處都有,這閑著沒事,去京城這邊看看科舉考試,感受下氣氛也是很不錯的,反正現在大明也已經沒有了這方面的限制,想去就去。

即便是很多普通人,沒事做的也可以來京城這邊湊熱鬧,感受下科舉考試的氛圍。

這不還是炎炎夏日的時候就已經有大量的學子從大明的各地雲集到京城這里來,用他們的話來說,提前前來京城,那是為了熟悉京城的氣候和生活習慣,這樣才不會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