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 反駁(1 / 2)

鐵器時代 驍騎校 1954 字 2023-01-30

站出來說話的是一個漁夫打扮的年輕人,頭上頂著斗笠,赤腳穿著草鞋,白色棉布衣服外纏著一條麻絛,腰後還懸了一個魚簍。

姜戌掃眼一看,啞然失笑:「我還以為是東林學子如此不講禮貌大放厥詞呢,原來是位漁夫,真沒想到東林書院江河日下,連漁夫都能登堂入室了。」

聽到姜戌的諷刺,禮部官員和東林執事也有點抹不開面子,東林書院是個嚴肅的學術機構,怎么讓人隨隨便便就闖了進來呢,禮部官員一揮手,兩個錦衣衛就撲了上去,眾學子見有人出頭,剛想聽聽這人的見解呢,沒成想官兵竟然要將此人趕出去,一個個的都不依了,一邊圍堵住錦衣衛,一邊起哄道:「那漢子,繼續罵,罵得痛快。」

漁夫自然不是真正的漁夫,而是沒換下漁夫行頭的鎮武侯爺,他從湖里出來正准備進宮找皇帝小舅子絮叨絮叨呢,沒成想在路上看見一位老熟人,這才一路尾隨下來,說是熟人其實也不是,原來是五阿哥玄琪長得很像港台明星古巨基,而古巨基一直是劉子光最討厭的明星,一看見那張故作瀟灑的娃娃臉就讓人不由自主地涌起一股想拿鞋底抽人的沖動。

鎮武侯是堂堂的侯爺,五阿哥也不是可以隨意欺負的尋常小民,所以要尋找一個合適的機會,劉子光帶了幾個侍衛一路跟了過來,一直尾隨進東林書院,正好聽見姜戌的一陣歪理邪說,於是劉子光按耐不住站了出來駁斥這種荒謬的觀點,他也不去管那個長著古巨基臉的五阿哥了,現在第一任務是駁倒姜戌,替漢人正名。

那兩個錦衣衛都是百戶身份,武功高強得很,如果真想抓捕劉子光再多的學生也攔不住,可是這兩人卻發現那漁夫身旁幾個不起眼的便裝漢子正是南廠的千戶,能帶著千戶當隨衛的人除了南廠提督劉子光之外不會再有第二個人,當下他倆便停住腳步,裝作被學生阻攔不能前進的樣子,他們只是協助禮部辦差,又不是直接歸禮部管轄,自然不會去觸鎮武侯的霉頭。

「承蒙大家看得起,那我就上台和這位大師辯論一番。」劉子光是何等樣人,自然絲毫不怵這種人多眼雜的場合,他從容的從學生們中間走過,來到講台前縱身一跳就上了講台,動作瀟灑利落,當即引起一片叫好聲,姜戌定睛一看,也大吃一驚,這人的精神勁是裝不出來的,有人穿上龍袍也不像太子,有人穿著乞丐服也氣宇軒昂,劉子光就屬於後者,長期以來的殺伐決斷讓他舉手投足之間都有一種睥睨天下的英雄氣度,以姜戌的眼力不會看不出來。

「敢問這位小哥高姓大名,有何功名在身?敢與我大清國禮部侍郎一較長短高下?」姜戌的隨從站出來問道。沒等劉子光回答,姜戌說道:「書院之中不講尊卑高低,只較學問長短,這位小哥有什么高論盡管發來。」

「姜大師果然名家風范,那在下就不客氣了,不過在下是個打魚的,待會說話可能粗俗些,還請大師原諒則個。」劉子光道。

姜戌心道你要真是個打魚的那我就是殺豬的了,東林書院畢竟是南明最知名的學府,有個別喜歡打扮另類的狂生也是很有可能的,當下他擺出一派虛懷若谷的超人模樣微笑道:「但將無妨。」

「先說說你剛才提到的所謂騰格里吧,這是個什么玩意?怎么就成了咱們漢人和游牧民族共同的原始崇拜了呢?當五千年前我們漢人的夏商周時代時,你所謂的草原文化還影子都沒有呢,談何來源於草原文明,這樣說還不如說你爹是你養的呢!還龍圖騰源自於狼圖騰,你也太能掰了,你家的龍和狼長得一樣啊?你知道龍是怎么來的么?我告訴你吧,龍起源於遠古的原始圖騰崇拜,是以蛇或鱷魚等動物為圖騰的部落,經過戰爭或聯姻融合了以其他各種動物為圖騰的部落後產生的綜合圖騰,龍」角似鹿,頭似驢,額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它既能在空中飛舞,又能於水中暢游。而且還有細分,有鱗者為蛟龍,有翼者為應龍,有角者為扎龍,求升者為蟠龍,好水者為晴龍,好火者為火龍,善吼者為鳴龍,為斗者為蜥龍,春秋時候的龍,秦漢時候的龍,唐宋時候的龍,直到今天咱們大明朝龍袍上綉的龍,都不相同,這說明龍是一種漸進的文化,一種炎黃子孫延續的民族象征,已經擺脫了原始民族圖騰的意義,而你所說的狼圖騰還是最低級最原始的動物崇拜,根本和龍圖騰不是一個層面上的東西,你還好意思拿狼圖騰往我們龍身上靠,真是一點也不害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