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2 / 2)

田桂英如今在金雨樓上班,她在那邊的山上看見氣象專家,鐵定就是在三道彎了。這下想不讓人有所聯想都難。

「於是,這是在說這事跟桃花仙有關嗎?」過了半晌之後,霍紅霞冒出來一句。

「不會吧——」黃哲慢慢地拖出一個長音,「他們可是科學家啊!」言下之意,很不敢置信這些正經科學家也會封建迷信。

「別胡說。」胡曉雯發信息說,「說不定只是來這邊測量數值的。一到秋冬季節,三道彎這邊的桃林總是起霧。」

這三年來,每年入秋就會起濃霧。他們也不是不知道。

「可是,這是打從桃林被曉雯承包了之後就開始起濃霧的吧?」霍紅霞來了這么一句。

胡曉雯也沒法說了。她就光心虛了,撇清的話說出去,怎么說都不自然,還不如不說。

「他們應該有什么個別的原因吧。」最後黃哲做了總結,結束了這天的夜談。

聽田桂英提起有氣象專家跑到三道彎這邊來,胡曉雯第二天特意去桃園轉了一圈。

不過大概是她運氣不好,並沒有看見氣象專家。她想了想,就去了舊工房那邊。

現在這邊已經完全成了袁高的個人領域,幾個房間全都被他的東西占據。兩個較大的房間一個放著實驗器材,一個房間則是化驗室。

兩個小房間一個是休息室,另外一個則堆滿了文件。

「雲市的氣象專家?」袁高從顯微鏡上抬起臉看胡曉雯,「昨天我倒是看見了,他們有來這邊找我。」

「哦?」胡曉雯意外,隨後精神一震,「找你有什么事?」

袁高沒有絲毫隱瞞:「他們是來找我借數據看。」他昨天給那幫專家看完的資料還沒有來得及放回那邊的文件室,就抬手指了一下角落的桌子:「喏,就是那些。我比他們早來一年多,那個時候做過土壤和空氣的數據監測,他們是來抄數字的。」

胡曉雯怔了怔。

袁高還說:「我看其中也就濕度和溫度,以及風向這些數據他們氣象學用得上。」

胡曉雯緩緩坐到實驗桌邊上的圓凳上:「看來他們不光是研究研究草原雲海,連三道彎這邊也涵蓋在內了。」

袁高理所當然地說:「這是當然。要我也肯定不會放過三道彎這邊的數據,對氣候變遷研究太重要了。」他走過去把文件拿過來打開,翻著頁面給胡曉雯看:「你看吶。這些數據變化多么有特性。數字一年一個樣,逐年增加。」

胡曉雯瞪著眼看那一堆天文一樣的數字。她完全沒想到袁高這個果木專家,竟然會這么仔細認真的記錄這些他並不太用得著的數據。

袁高甚至還感同身受的說:「難得遇見這么一個值得研究的科研項目,只可惜我是植物學家,要不然就不會任憑這些數據白白擱置了一年多。」

「……」胡曉雯無語,默默地翻了一個白眼。

幸虧袁高是個植物學家,再早點范圍沒有這么大,胡曉雯一准要露餡了。

不過現在嘛,變化太大,要說真跟她個人有關系。稍微有點理性思維的人都覺得不太可能,更別說這些信仰科學數據的專家學者了。

盡管話是這樣說,胡曉雯仍舊提心吊膽,常常拐彎抹角的打聽氣象專家組那邊的動向。

氣象專家在桃溪村和桃源村之間,塘口鎮、姚仙鎮附近的山頭上都設立了氣象觀測點。這些觀測點非常先進,由無線數據鏈接,可以實現每時每刻精准測量數值。

氣象組就住在桃花小築里,他們工作的保密性並不高。只要稍微說得上話,好奇的問兩句,這些科學家都態度很好的回答提問,有的時候甚至是科普性質的解說。

胡曉雯左聽一句,右聽一句,根據得來的消息,還有自己的猜測,終於找到了這些氣象專家們勞師動眾過來建立站點的原因。

歸根究底,這件事還真跟她脫不了關系!

這一年春天,溫度剛剛開始回升,就出現了嚴重的冷空氣氣流南下,造成了倒春寒。

胡曉雯為了保護正在開花的桃樹,用意識驅使靈霧直沖雲霄,驅趕了這片區域的雲層,影響了氣流氣溫。

她當時不知道,這些改變很直觀的變成了數據圖像,顯現在了氣象部門的屏幕上。

那個時候,雲市氣象部門就把這件事作為很奇特的現象給記錄了下來。不過那只是一次個別的現象,雖然建立了檔案,卻也沒有人來專門研究。

結果同年秋季,同一個地方又出現了幾十年不見的雲海景觀,立刻就有氣象專家把這兩件事情聯系了起來。

於是,這才有了這個氣象專家組跑過來調研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