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帽妖之謎(五)(1 / 2)

北宋大表哥 北冥老魚 1012 字 2023-02-01

「這里怎么這么多回紇人?」李璋看著順化坊人來人往的街道卻有些疑惑的向旁邊的歐陽修問道。

雖然街道上的回紇人都做漢人打扮,但長相明顯與漢人不同,李璋在東京也見過,所以能一眼認出來,而順化坊街道上的回紇人明顯比較多,至少比洛陽的其它地方多,十個人里最少也有一個回紇人,這讓李璋也頗為奇怪,畢竟洛陽不是邊境,怎么會有這么多的回紇人。

聽到李璋的詢問,只見歐陽修卻是一笑道:「李兄有所不知,洛陽是前唐的都城之一,當初回紇與前唐交好,所以有不少回紇人到長安、洛陽等地定居,咱們大宋建立後,也與西部的西州回紇交好,雙方時常有使節往來,也有回紇人來咱們大宋定居,洛陽這里本就有回紇人,而且一直住在思順坊,所以洛陽的回紇人幾乎都住在思順坊這里。」

李璋聽完之後這才明白過來,西州回紇又叫高昌回紇,是當年的草原回紇汗國被滅後,回紇部族西遷,最後以西昌為中心,占據了一片不小的領土,於是建立回紇王國,國王稱為阿廝蘭漢,翻譯成漢語也就是獅子王。

回紇地處西域,本來是個獨立王國,但是在一百年前遼國出兵攻打西域,占據了回紇的不少領土,回紇也只得向遼國稱臣,成為遼國的屬國,後來大宋建立,趙匡胤派使節出使回紇,回紇也存著與大宋聯合抵抗遼國的心思,於是兩國的交流日益頻繁,有回紇人來大宋定居也十分正常。

回紇人高鼻深目,與漢人相貌不同,但思順坊的回紇人卻都是做漢人打扮,有些更是與漢人長相極為相像,這些應該是很多年前就定居在這里的回紇人,因與漢人通婚導致相貌漢化,而那些回紇特征明顯的回紇人,則大部分都是近些年才來定居的。

街道上的漢人早就對周圍的回紇人視而不見,估計早就習慣了他們的存在,李璋則看著這些回紇人若有所思,因為他從回紇人身上想到了當年唐朝的民族政策,雖然唐朝曾因對各族一視同仁而無比強大,但最後也因民族政策而衰落,安史之亂正是大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另外更嚴重的是,唐朝的民族政策給現在的大宋制造了一個強大的敵人,那就是北方的遼國,如果遼國僅僅只是個像突厥那樣的游牧帝國,恐怕根本傳承不了這么多年,哪怕強盛如當年的匈奴、突厥,後來的蒙古等,也很快由盛而衰,這是游牧民族的天性決定的,誰也無法改變。

可是契丹卻由游牧變成半農耕民族,同時借助國內的漢民,使得遼國的國基十分穩固,甚至從大宋立國時起,就要一起活在遼國的陰影當中,而遼國更是為後來的金、元做了一個榜樣,甚至連後世的滿清也宣稱自己是金國的後人,而金國則與遼國一脈相承。

想到上面這些,李璋也不由得長出了口氣,可以說遼國是元、清兩次中原淪陷的根源,如果不打敗遼國,日後北方還會再起崛起強大的敵人,所以他也下定決心,無論如何也要在自己這一世解決掉北方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