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若非前緣豈有巧(1 / 2)

明末風暴 聖者晨雷 1562 字 2023-02-06

高不胖去的快,來的也快,只是兩日功夫,他就回到了襄安,他帶回的消息讓俞國振心中更有底氣()。

清明轉眼便過去了,過了清明,俞國振的孝期算是正式結束,不過他的生活便沒有什么變化,仍然是每日里跑步,教大柱二柱讀書算數,很少去鎮子。而上回的事情,除了在四房折騰了幾天之外,也仿佛落入水中的石頭,雖然濺起了水花,卻很快就恢復了平靜。

大明崇禎五年的四月十日,原本晴朗的天空,到午後卻開始風雲突變,西河河面上風浪大作,來往的船只不得不靠岸停錨,以暫避風浪。

「小姐,這風雨太大,若是不小心,船恐怕會傾覆,岸上有戶人家,是否要去避一避?」雨實在太大,因此一艘船上,一個從簾子里伸出頭的婦人向著艙里問道。

「你看看那戶人家是否有女眷。」艙里傳來了細細的聲音,那聲音極為清脆,聽上去那位「小姐」的年紀應該並不大。

那婦人向船工揮了揮手:「老馬,上去看看,若有女眷,問一下是否方便我們避避風浪!」

披著蓑衣的船工赤著腳,直接就跳到了岸邊,他沖入雨中,過了片刻又沖了回來:「這家主人專門辟出正屋,家里也有仆婦丫環,小姐可以上岸避一避——這風可真大!」

不一會兒,便有一個半大的小子沖了過來,除了帶來了五件蓑衣,還有三把油紙傘,只不過這么大的風中,油紙傘很難撐起()。

來的正是高二柱,他雖然身材高大,可一臉稚氣。船工搭好舷板,可是大風中船起伏不定,那舷板也就不穩。二柱看這模樣,跳入水中將舷板按牢來,船工忙不迭地道謝,然後,二柱便看到一個白玉般的小姑娘從艙中走了出來。

「雨可真大,姐姐!」小姑娘回頭向著艙里喊道:「你快來呀,快來看呀。」

她才是七八歲的模樣,長得粉雕玉琢般,歡笑之中,一雙眼睛彎成了月牙兒,外頭的大風大雨沒有讓她覺得畏懼,反而讓她覺得興奮。

她一邊喊著一邊搖搖晃晃踏上舷板,嚇得船里剛出來的仆婦眼睛都直了,慌忙上來將她扶好登岸,總算沒有掉進西河中去。

這西河可是通往長江的,此時風大浪急,掉落進去一不小心,就會屍骨無存。那仆婦回過頭來,又從船艙里扶出一個少女,這少女十三四歲的模樣,長得和方才出來的小姑娘很象,只是要文靜端肅得多。她小心翼翼地上了岸,還和高二柱道了聲謝,高二柱憨笑道:「我家主人吩咐過的。」

「你家主人貴姓?」聽得這半大小子說話還算老實,那仆婦便開口問道。

「俞,我家主人說了,是黃帝時俞拊後裔,與二公二侯的俞家沒有關系。」

那仆婦聽不明白他為什么要強調與二公二侯的俞家沒有關系,要知道,在巢湖周圍,本朝初救國太祖皇帝一父三子二公二侯的俞家可是最為有名!倒是那十三四歲的少女目光微微一凝,若有所思。

「姐姐,快來,這兒到處都有花!」

先下船的小女孩兒大約是被拘在院子里久了,所以看什么都新奇,泥濘與大雨都擋不住她的好心情,蹦蹦跳跳地便走向俞國振的屋子,還時不時停下來召呼一下自己的姐姐()。那十三四歲的少女不得不撩起袖腳,快步跟了上去。

姐妹倆跑到屋檐下時,恰好俞國振走了出來,小女孩兒險些撞在了他的身上。看到這粉雕玉琢般的小女孩兒,俞國振覺得心情頓時愉快起來,然後,他看到跟在小女孩身後的少女。

這少女只有十三四歲,身體尚未長足,罩在寬大的蓑衣之下,倒看不出什么來,但一張玉一般的面龐,一雙星一般的眼眸,一輪直挺的瓊鼻,一點櫻桃小嘴,俞國振一看就呆了呆,覺得自己仿佛看到圖畫中的人兒走了出來。

見到他,那少女立刻放下了裙腳,但就是這一瞥之間,俞國振發覺,她竟然沒有裹小腳。

時值晚明,裹腳之風正盛,江淮一帶不裹腳的閨秀還真不多。那少女雙頰飛紅,臉上羞意難當,她雖然家道中落投靠親族,可也是名門之女,這樣被人看著腳,實在是極大的不妥。

「小蓮,引這兩位小姐進去。」俞國振向後吩咐道:「高嬸,燒盆炭火,讓客人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