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利益聯盟(1 / 2)

明末風暴 聖者晨雷 1590 字 2023-02-06

產自景德鎮的瓷盤,此時正是盛行於世,徽商中就有人販賣這種瓷器至海外致富者()。

俞國振又做了個手勢,齊牛與羅九河端著一個木盆走了過來。那木盆之中盛著半盆水,除此之外,便是幾十個蚌了。

大商賈的目光頓時從兩個少女身上轉移到了那木盆子里,難道說,就是這些河中常見的蚌貝中會生出珍珠來?

就在這時,他們聽到俞國振微微笑道:「諸位請看,這是我們俞家去年的收獲()。」

他一邊說,一邊拿出了兩個布袋,來到了柳如是與小蓮身前,打開了袋子。

珍珠入盤的聲音,聽得是如此悅耳,那些商賈,幾欲痴醉。這可都是白花花的銀子,那一袋珍珠,運作得好,少說也能值千兩!

俞國振倒完兩袋珍子,柳如是與小蓮將之放在了桌上,俞國振道:「諸位今日來,應該有珍珠業的行家,不妨上來鑒定一下這珠子的成色真偽。」

頓時有五六人走了過來,另外還有幾人想要站起,但看到人多,便又坐了回去。

上來的都是徽商、晉商請來的珍寶鑒定大師,他們一一看過那些珍珠的品相,甚至還對著室外的光線端詳許久,然後小聲議論了一番。

「這些都是河珠,雖然不是最上品的,但也品質不凡。」過了會兒,其中最年長的一位受眾人之托道:「難得,難得!」

俞國振淡淡笑了起來:「最上品的也有,但需要挑撿,這兩袋之中,總有十余顆最上品的吧。」

那位鑒定的當鋪朝奉老臉微紅,他受諸商所托,免不了要有些貶低,好將價錢壓下來。不過俞國振一句話揭穿了他的用意,讓他有些赧然,訥訥地道:「那是,那是。」

「諸位請看。」

俞國振說完之後,又指了指那個盆,羅九河從中拿出一個蚌,然後熟練地用刀剖開,從蚌內取出五顆珍珠,其中有兩顆品相極差,被他擺到了一邊,另三顆則放在了瓷盤之中。

幾位珠寶大師又上去鑒賞,在他們鑒賞過程中,羅九河不停地剖蚌,轉眼之間,盆里十余枚蚌全部被剖開,每枚體內都取出了一到三顆品相可以的珍珠()!

這一幕,看在眾人眼中,都是呆了。

此前聽說俞家有種珠之術,眾人雖然相信,卻也料想不到,拿出來的蚌里,竟然每個都養成了珍珠!

「這是……這是金山啊!」有人夢囈般地道。

「現在諸位可是相信,我們俞家確實有這門奇術了,其實這門奇術,乃是我看古人之書偶有心得,摸索了三年,然後才有成。諸位如果願意自己摸索個三年五載,倒用不著在我這兒買了,可以省一大筆銀子。」

俞國振說這話的時候,臉上帶著很真誠的笑,可是下面的商賈卻一個個暗罵他狡猾,如果真象他說的那么容易,眾人還用得著跑來么?

只有徽商中比較年輕的那一個突然開口:「俞少兄,你說的古人之書,不知是何書啊?」

「宋人龐元英《文昌雜錄》中有載:據禮部侍郎謝公曰,有一養珠法,以今所作假珠,擇光熒圓潤者,取稍大蚌蛤,以清水浸之,飼其開口,急以珠投之,瀕換清水,夜置月中蚌蛤來玩月華,此經兩秋即成珠矣。」

俞國振說完這個,晉商有些莫明其妙,徽商中不少人卻已經眼睛直轉。比較年輕的那人卻是燦然一笑:「想來俞少兄要賣的技藝,不是這么簡單,若是這么簡單,為何宋以後至今,再未曾聽聞這種珠之術?」

這人說話很是湊趣,俞國振看了他一眼,抱拳拱手:「兄台說的不錯,請教兄台尊姓大名?」

「不敢,在下姓徐,賤名林,字仲淵。」

「徐兄說的不錯,宋人雖有記載,可惜失之過簡,我們俞家用了三年時間,才將這古之技藝復現於世()。」

俞國振之所以強調人工養育珍珠之術古已有之,就是因為聞香教放出的所謂「鱉寶」的故事,他知道當今天子可是個心胸不太寬闊的,以傳言殺人的事情,他可沒有少做過,若是得知自己與什么鱉精有牽連,沒准就派人來收拾了。

「諸位都是聰明人,我俞家守著這座金山,原本是世代吃穿不盡,可如今不得不拿出來。」俞國振略微點了一下自己為何要賣種珠之術的原因:「我們只是為了自保,不是為了害人,所以這種珠之術,我們俞家准備賣出十二份,加上准備送給他人的兩份,我們俞家自己一份,總共是十五份。也就是說,今後天下會種珠之術的,便是十五家。」

他這話一出,無論是晉商還是徽商,頓時轟然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