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九、爭(1 / 2)

明末風暴 聖者晨雷 1640 字 2023-02-06

一零九、爭

方以智以手拊額,拍著俞國振的胳膊:「好,好,濟民你來得正好,若是再不來,我都要寫信去催你了()。」

「哦,密之哥哥有何事?」

俞國振看到方以智,此時意興飛揚,全無半點在襄安時看到的消沉。他方才從錢謙益宅中出來,對錢謙益其人,俞國振也沒有太多的好感,只不過現在需要他的名聲而虛以委蛇,去拜訪是出於禮貌,對他將石電介紹給自己和屢次寄書信文章來表示感謝。

倒是到方家來,卻是真正舒心的,方以智算是他在這個時代中難得的朋友,他名義上是初到南京來拜訪方孔炤,實際上卻是來尋方以智打聽此時南京城中的消息的()。

「我准備在膝寓大會群朋,找你這個財主化緣。」方以智笑道:「結交四方英豪,不可以無錢無酒無美人……對了,克咸妹夫與我隔壁而居,過會我們一起去尋他!」

「等一下,事情說清楚來,什么結交四方英豪,什么無錢無酒無美人?」俞國振一把扯住他來。

「總之就是我請客你掏錢。」方以智哈哈大笑:「復社諸子,南北群英,秦淮河畔鶯鶯燕燕,我都給你請來,好教天下英雄,認識一下你無為幼虎俞濟民!」

「怕是你自己想要群賢雅集,之所以拉上我,無非是找個出錢的冤大頭罷了。」俞國振撇著嘴:「要錢沒有,要命一條!」

「濟民賢弟!」方以智只差沒有向他拋媚眼了:「不過是請來的客人稍稍多一些罷了,來的不是文壇賢達,便是秦淮名姝,賢弟的《風暴集》與《民生雜記》不正是要覓人寫稿么,這些人,賢弟都可以用上啊!」

這倒是個正理,俞國振相信,那些「群賢」中大半倒只擅長嘴炮,在他編的雜志上碼幾個小文,正合其所長,而且對於推廣《風暴集》與《民生雜記》,確實有不小的作用。

想到這,俞國振勉強道:「既是如此,那么密之兄,到時邀稿之事,便托付與你了!」

方以智頓時笑逐顏開,拍胸脯道:「就交在我身上,別的不說,三五十部詩文稿子,七八十篇時論,總能人你弄出來!」

緊接著,他如數家珍一般將自己要邀請的人一一列出,俞國振聽到錢謙益、文震孟和姚希孟這樣的文壇霸主,也有張溥、陳子龍等中堅,還有黃宗羲、顧炎武、歸庄等新秀,聽得這一個個名字,便是俞國振也不禁訝然:「密之兄,這些兄台前輩,都在南京城?」

「便是不在南京,相距也不甚遠,三五日路程罷了,我在十五天後大會,盡趕得來()。」方以智慨然道:「否則為何要濟民出錢呢,這便是路費盤纏了!」

聽得這個,俞國振愣了愣,他心里隱約覺得有些不對,但一時間卻想不到究竟是哪兒出了問題。

「小弟奉上紋銀千兩,要辦就辦得熱熱鬧鬧。」短暫地思考片刻,俞國振笑著道:「這只是辦會的錢,至於盤纏路費,小弟再奉上紋銀五百兩……密之,這錢可夠用?」

方以智眼前大亮:「夠,夠了,哈哈,有賢弟相助,咱們定然將這次大會辦得熱熱鬧鬧……走走,我們去找克咸去,早些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他!」

「好在是十五天後,小弟在南京最多也只是呆上一個月,然後便要離開了。」俞國振又道。

他沒有說要去哪兒,方以智只道他是要回襄安,便笑著道:「濟民何不也遷至南京,南京方是風流之地,在此處濟民更能如魚得水啊。」

「密之兄是喜愛南京繁華吧。」俞國振微微一笑。

這個時候的南京,確實是世上最為繁華的城市,便是京師,也未必比得上。此處富人雲集英才薈萃,江南的文采與風流,在江南貢院會聚於一處。十里秦淮笙歌舞,八角文樓墨香飛。而八荒珍奇,四方商賈,也雲集於此,滾滾江水帶來了滾滾財源,巨大的財富支撐起無與倫比的奢侈享受。

時尚之都,風流之都,非金陵莫屬!

俞國振來南京只是第二次,卻已經感覺到這股奢侈味兒,他不討厭這種奢侈味,一個國家,創造了大量財富,不用於本國國民的享受,那還能用在什么上面!但俞國振不喜歡這時的奢侈味,因為他知道,這種奢侈並沒有強大的力量進行保障,其下的根基已經被掏空!

後世史中記載,金陵繁華盡成春夢,韃虜驅使漢奸渡江之時,竟然無人思為保護這繁華風流血戰一場,從南明的天子,到底下的大臣,降者有逃者有,就是沒有人顧惜背後的滿城繁華,只能在若干年後偷偷寫下的沾滿淚水的回憶()。

「便是愛著這里的繁華,那又如何,古人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今人如何能不及古人?」方以智道。

「今人當然勝過古人,今年也要勝過舊年……舊年有虎丘大會,今年密之兄要辦金陵大會……這應天府,倒真是風雲際會!」

從看到吳三桂開始,俞國振就覺得似乎有些不對,吳三桂如今應該在遼東當將領,這時跑到南京來做什么?而且,為何又會認出他來,還要「結識」他?當時他沒有看到,可是他猜出,背後必有人挑唆得吳三桂跳出來找他麻煩!

然後是方以智弄這個什么大會,方以智好奢華好熱鬧,這個性子俞國振早就知道,但邀在南京的才子佳人相會不足為奇,連遠在別處的都邀來,這是何原因?難道說,方以智想學著張溥,新弄一個虎丘大會出來?

想到這,俞國振笑道:「密之哥哥想要大會群賢,是誰給你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