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四、破此拘束海天空(三)(1 / 2)

明末風暴 聖者晨雷 1558 字 2023-02-06

一本《嘉靖欽州志》在徐霞客的手中翻來翻去,這是俞國振從欽州城中借來的,他又借與徐霞客看()。

徐霞客總覺得,俞國振那天初遇時的晚宴上,提出的問題,這個年輕人其實胸中已經有了答案,但他不說,徐霞客也不好意思細問。

他可比俞國振要大上近三十歲,便是有孔老夫子所言「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之心,可看出俞國振有意讓他自己解惑,自然也就不會發問了。

於是接下來的幾日之中,徐霞客白天便是在新襄周圍閑逛,晚上則拿著《嘉靖欽州志》翻閱。今天白天,更是去了時羅峒,觀看當地峒人的生活風俗,回來之後,再與《欽州志》中的內容一一應證,看看欽州志中所載之事,是否屬實。

他翻到《欽州志》風俗之卷,慢慢看了下來,當看到最後時,他愣了一下。

「論曰:余觀於欽,其地僻處海涯,遠去中土,先王之政教未有洽乎,何其民之野而俗之異也。昔《杜氏通典?序?邊防》謂,古之中華多類今之夷狄,有居處巢穴,有葬無封樹,有手團食,不能勝舉……」

他將這段文字反復又看了一遍,在這段文字之畔,還看到一串小字,那應當是俞國振的批注:「夷狄不變,而中華變矣。」

這段批注,字跡還挺新的,徐霞客目光在這段文字上反復逡巡,隱約覺得,自己想到了什么,可是想來想去。卻總抓不住那一點。

「明日再去時羅峒看看,或許能在他們那邊,看出點什么來吧?」他心中暗想。

此時已經是九月初,正是進入了欽州一年中最適宜的天氣里。以往正午時分不進行大運動量的勞作,現在也改了。徐霞客帶著自己的仆人,與俞國振說了一聲,婉拒了俞國振遣人護送,直接便渡河前往時羅峒。俞國振也沒有太在意,他與時羅峒的關系。隨著將岸的婚事和俞國振送去的火銃,雙方變得更為親密,也有大量的峒人在新襄幫工賺錢()。

俞國振自己離開了新襄有十余天,也確實有一些規劃好的東西要開始動手了,比如說,新襄的水道系統。

「小官人看這樣如何?」

雷王成將手中的圖紙呈到俞國振面前,他年紀雖大。接受新事物卻是快,如今這圖紙,完全是按照俞國振的要求繪制的了。

「這是明道,這是下水道,明道以黑線標,下水道以紅線標,整個水道,都以磚石、水泥砌成。廢水在此池中沉淀、過濾,然後再通過這片預留的沼澤,排入漁洪江中。每五十丈。便有一處下水口,即使是暴雨,路上也不至於積水……」

雷王成一一細說,俞國振看著他所指,連連點頭,心中大為歡喜。這雷氏一族,不愧是後世修建圓明園的建築世家,很短的時間內便接受了俞國振的一些理念。並且將之與中華傳統的建築風格結合起來,去繁就簡,整個水道系統巧妙利用地勢的落差,使得高處水庫中的水,能夠源源地進入新襄寨中。又通過隱藏著的水道,供給新襄寨居民使用。

下水道系統則更為巧妙。俞國振知道下水道對於衛生的重要性,而且,窯場區正在不停地擴建,一座又一座的窯被建起,其中也包括瓷窯——蹲坑式抽水馬桶,將是俞國振的下一步計劃,下水道再配上蹲坑,生活將極大便捷。

「預算花費是多少?」看完之後,俞國振問道。

「整個水道系統,人工花費以每工三十文計,共約一萬一千兩。」

這一萬一千兩還不包括材料費用,雖然這些材料都是新襄自產的,可是其中原料、人工,也要折算成銀兩。雷王成估計,這全部加起來,一共足要花費掉三萬兩銀子——這可是一筆龐大的數字。因此,他有些憂心,怕自己訂的這個計劃,被俞國振否決掉。

他可是知道,這個系統建成之後,這座村寨可就不再是村寨,而且一座鎮子的規模,住在寨子里的,也不再是現在的幾百人規模,而會足供五千人居住()!

並且,他的這個系統尚且能夠擴容,若是今後寨子再擴張,只需要在附近山頭再建幾座水塔便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全部加起來,約是三萬兩,每年還需要維護……」俞國振微皺了一下眉:「好,先建起來再說,錢嘛……不是問題!」

他口中說錢不是問題,實際上,錢對他來說已經成了大問題。

此次建新襄寨,前前後後花費的銀子,包括上次滅張大疤拉所耗費的銀子,已經高達十二萬兩之多!

雖然這近三年的時間里,俞國振在襄安積累了一些家當,但來這之前,除了從南京城外庄子里搶到的那批黃金,他積存下來的,也就是十五萬兩,若不是此次掃盪西海諸島,從海盜巢穴中一共搶到了近五萬兩的財物,那么這次水道建設,就足以讓他不得不動用那批黃金。

而新襄目前的物產,尚不足以支持它發展所需要的龐大開支。以那細棉布為例,目前細棉布正式開始投產,也只有十二天,六座水輪帶著十八張織機,全部產量,不過是一千匹左右。這種細紗布比起普通棉布賣得塊,但一匹最多也只是賣到六錢銀,一千匹……才值六百兩銀子,扣除收購棉花和人工開支,凈利潤大約是五百兩左右。這個利潤看起來大得可怕,折成一個月,凈收入便超過千兩,可與新襄每月支出高達萬兩相比,這個數字仍然少得可憐。

除此之外,新襄在其余產業上,還沒有任何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