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四、南海忽起鬩牆風(二)(1 / 2)

明末風暴 聖者晨雷 1613 字 2023-02-06

.二四四、南海忽起鬩牆風(二)

胡靜水輕輕敲打著自己的膝蓋,或許是常年在海上漂泊的緣故,他的膝蓋總是酸痛,因此每當靜心冥思時,他就會不自覺地敲打著那酸痛之地()。

「老爺,新襄到了。」

「是嗎?」胡靜水喃喃說了一聲,他沒有急著出船艙,新襄這里,他來過有許多趟了,每次來都看到新的變化,這些變化讓他驚訝,但驚訝的次數多了,就變成了習慣。

如果這次來沒有看到新的變化,那才是一件奇事呢。

船輕輕晃了一下,聽到外邊喧嘩聲靜下來,胡靜水知道,這下船是真正靠岸了()。他不慌不忙站起身,然後出了門。

就算是他有心理准備,可當看到新襄寨到碼頭間那攢動的人頭,也還是愣住了。

一個多月前,他來到新襄時,這邊還沒有這么多人,可現在,他約莫估計了一下,至少是兩萬人在此!

事實上他估計得不准確,新襄的人口已經突破了四萬接近四萬五千,安廬那邊俘虜的從賊亂民,再加上混入亂民中討生計的安廬本地百姓,原本是十萬有零,其中一半作為報酬歸了鄭家,另一半則被送到了新襄。

十萬人的大遷移,在這個時代里,可是極了不得的事情,整個過程可謂壯烈。原本該給俞國振的五萬人,實際上抵達新襄的,只有四萬二千,有六分之一,也就是八千多人,在抵達這個新地點之前就已經死去。

漫長的旅途,若不是鄭家的強力彈壓,其間還不知會發生什么事情。鄭芝龍對於這些亂民,根本不會心慈手軟,也無法心慈手軟。

不過鄭家的強力手腕,也帶了好處,在這漫長的旅途中,幸存下來的人學會了服從、忍耐,知道珍惜自己所擁有的。

因此,當他們抵達新襄之後,對他們的安置沒有出現太大的波折,順利得讓俞國振事先准備好的種種手段,大半都沒有用上。

更何況到了新襄之後,他們看到了希望。

田野里種著的各種作物,有他們熟悉的水稻,也有他們還未曾見過的蕃薯、玉米,這些作物郁郁蔥蔥,長勢極為喜人,與十年九災的中原相比,這里讓他們看到了用自己雙手活下去的希望。

唯一讓他們擔憂的,就是土地不足。整個欽州,雖然此時只不過一萬多人口,但他們的行動,目前還被限制在新襄左右,再怎么看,也就是兩三萬畝左右的地方可以用來耕種,這點田地,養不活四萬人()。

胡靜水與新襄關系非同一般,在核對他身份之後,無須去請示,他們一行便上了岸。他喚了一輛接送人的馬車,才准備上車,又看到一隊由十輛牛車組成的車隊緩緩行了過來,那牛車上的氣味有些怪異,身為成功的商人,總是保持著旺盛的好奇心,因此胡靜水喚住趕牛車的人:「這車上裝的是什么?」

「化肥。」那人笑嘻嘻地道。

「化肥?那是何物?」

「就是化肥了,胡官人,小人只知曉這個名字……不過呢,胡官人請看,咱們這里的庄稼,長得如何?」

「長勢極好……莫非是這化肥的功勞?」

那人笑了笑:「俞公子說讓施這化肥的,果然施了肥的不一樣,咱們還特意留了一茬,同樣的水土,施了化肥與不施化肥,差別……小人估算著,日後收獲時,可能有三成左右!」

「三成!」

雖然是商人,胡靜水對於農作物也不陌生,他明白三成意味著什么!

欽州熟地水田,畝產稻米也不過是三石,但增加三成,就意味著可能成到四石!

「這化肥是怎么做的?」胡靜水忍不住問道。

那人卻笑了笑:「小人哪里知道,若是小人知道,嘖嘖,豈不發大財了!」

胡靜水打了個哈哈,心里卻突地跳了起來。

糧食產量增加三成……

他卻不知,這還是比較保守的估計。

這種化肥,嚴格來說應該是「土化肥」,俞國振是在很偶然的機會里,從一本閑書中看到的()。它其實分為兩種,一種是土氨水,其原料是鮮牛糞、熟石膏粉,兩者以十比一的比例密封於常溫之下三天,然後再兌水使用便可;另一種為土硫酸銨,由人尿、水、熟石膏以十比五比一的比例,混勻後封閉十日,便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