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一、明修棧道暗陳倉(三)(1 / 2)

明末風暴 聖者晨雷 1597 字 2023-02-06

二五一、明修棧道暗陳倉(三)

「天氣可真有些熱()。」俞國振環視四周,自言自語道。

這樣熱的天氣里,長時間作戰,即使是受訓最多的家衛也吃不消。幸好,他們現在是縮在會安港的陰涼處,海風減輕了一些高溫熾熱,而且他們此前在欽州呆了兩個多月,能被派到這兒來的,都是習慣了高溫天氣的。

「俞公子說得是,這里如此熱,實在難耐。」他旁邊,胡靜水極不雅地蹲在地上,用毛巾抹了抹額間的汗:「俞公子經營新襄,為何還要來這里?」

這是他一直不解的問題,此前為俞國振重利所誘,加之覺得無論成與不成,自己都不會有任何損失,因此他往來奔走。現在眼見大事能成,終於將自己的疑惑問了出來。

「這個問題嘛……有幾個理由。」俞國振輕輕搖了搖手中的蕉葉扇,胡靜水自從被他救起之後,對於新襄的事情算是盡心盡力了。雖然限於眼光與能力,但膽大敢冒險,只要籠絡得好,今後也能成為重要助臂。

因此,他伸出一根手指:「此次借著流寇禍亂南直隸的時機,我從安廬一帶帶來了四萬人,我在欽`州只有萬畝土地,這四萬人卻養不活。」

他這話就過謙了,事實上這四萬人是從五月初開始陸續抵達新襄的,最初一批是提前從內河走的王保宗他們,在高大柱沿途操演訓練下,這兩千五百人只損失了不到十人,其余人全部安全抵達()。然後是鄭家走海路送來的人,斷斷續續送了一個多月,到六月中才徹底完成。

一共四萬多人,已經養了兩個多月,並且新襄的存糧,足夠支持他們到第二季糧食收獲之時。

見胡靜水流露出的不信之意,俞國振也笑了:「莫看我現在養得活他們,但我總不能只養閑人,況且買糧養他們也是一筆大支出,這兩三個月的時間里,我在他們身上花的衣食錢,少說也有十萬兩了。」

「而且,如今中原不靖,流寇未息,高闖回到陝地,獻賊突入湖廣,流民只會越來越多。我還想多積些糧食,到時再多收容些飢民,一昧靠買糧,哪里能成?只有別有用心之人,才會以為靠著買糧食,能夠支撐眾多人口!」

「俞公子何不在兩廣之地開荒種糧,兩廣荒地還是極多,欽`州、靈山、廉`州合`浦,都是人口不多,頗有荒地。實際不行,還有瓊崖之地,聽聞臨`高便是一處寶地,可以開墾屯種。」胡靜水不解地道。

「若只是安置一兩萬人,或許不必擔心,但我這可是四萬,而且今後會越來越多。如今是因為知州那邊我有所打點,只道這些人是暫時居住,下半年必定會遷往大員,這才暫時容我。」俞國振道。

他這話可沒有半點虛假成份,因為痴迷於實學之道,加之又有俞國振的幫襯,所以知州王傳臚才會來欽`州就任。但這並不意味著王傳臚會無原則站在俞國振這一邊,這么數萬流民跑來,有個什么變故,都意味著王傳臚全家老小都得掉腦袋!

兩人關系再好,也沒有好到王傳臚能為俞國振冒掉腦袋風險的地步。

「難怪,可是既然有大員島,俞公子何不送他們去那島上?」

「那島是鄭家與紅毛番的地盤,我送人上去容易,可送上去就護不住他們了()。」俞國振道:「會安則不然,順風而行,自新襄到會安,只是三日航程,便是逆風,也不過是十日航程。等我的新船造成,這時間還會更短,便是逆風,也只要六七日就可到。」

「會安雖是安南治下,但安南內亂已久,莫氏、鄭氏、阮氏爭斗不休,便是各家內部,諸子爭位,也是亂成一團。鄭氏實力最強,也不過五萬六千兵甲,阮氏與之抗衡,所賴者一是地利,二是三萬敢戰之士。至於莫氏,苟延殘喘,不值一提。這點兵力,還內斗不休,正是我乘虛而入的機會。可以說,此為我之天時也!」

「會安海運通達,與佛朗機人、西班牙人都可貿易,占據此地,也有利於我們新襄物產輸出。莫說別的,僅稅收所得,每年便能入數萬兩。而且會安居於河流之下,沃野數百里,安南人懶惰成性頑愚不堪,這些土地在他們手中,簡直是浪費。可若是由我們開墾種植,大話不敢說,我只要在這安置五千戶,那么每年糧食產量就在八十萬石以上。」

「另外,自會安再向南,還有真臘國,其國蒙昧,其主暗弱,但其土肥沃廣闊,更勝過會安。若是耕種其地,糧產量更是十倍百倍於會安。如此天府之地,是我的地利。」

「我手下既有忠心耿耿的家衛,也有新近加入希望能得到土地的罪民。我的盟友之中,既有能為我帶來治療虐疾葯物的番人,也有胡先生這樣有眼光的豪商。這是我的人和。」

說到這,俞國振向胡靜水笑道:「如今中原板盪,內有流寇,外有東虜,朝堂之中黨爭不斷,英雄無用武之地。所以我有一個願望,就是如唐初之虯髯客,建功立業於海外。中原無事,則可將我華夏子民生息之地散布於絕疆,中原若是有事,也可保存我華夏衣冠文脈於域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