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一、一夜河洛朔風起(三)(1 / 2)

明末風暴 聖者晨雷 1675 字 2023-02-06

二六一、一夜河洛朔風起(三)

「左,左右左()!」

襄安細柳別院里,響徹雲霄的號子聲、整齊劃一的腳步聲,越過圍牆的阻隔,傳到了外邊。

不過襄安本地人都聽慣了,沒有什么奇怪的。自從崇禎五年起,每日里細柳別院都是這種聲音,幾乎風雨無阻,至今已是四年時間了。

四年來,先後有三千余名少年,從這里走了出去。按照細柳別院的慣例,前些時日被招募來的四百名少年,就是細柳別院第十期,當他們完成三到四個月的隊例和武器運用練習之後,便要開始一次從襄安到新襄的漫漫長征。整個路程恐怕超過四千里,其中一半左右是要步行完成,所需要的時間,大概是四十五到五十天。

這樣訓練出來的少年,堅韌守紀,昂揚奮銳,每一個都是種子()。

到了新襄之後,他們會進入全面鍛煉,除了每日不會少於兩個時辰的軍技體能操演之外,還要學習寫字、算術,學習一些自然地理,學習繪圖測距。俞國振並不指望著把他們都培養成秀才舉人,但只要能從別院里出來,那么三到四年之後,他們即使退伍,大多數也足以管掌一鄉。

這是俞國振的長遠考慮了,自始皇帝以來,華夏便是朝廷與鄉紳共治,朝廷的控制力達不到鄉村一級,這就使得鄉村宗族勢力與中央對抗,甚至在某些時候,鄉村勢力甚至凌架於國法之上。

「小官人,小官人。」

俞國振看著這批少年操演隊列,然後便聽到了高二柱在叫他。他向二柱招了招手,二柱來到他身後,壓低聲音道:「小官人,金陵城中似乎有變,密之先生來了。」

俞國振也是一愣,他昨日才到襄安,離開金陵之前還與方以智告別,怎么方以智跟在他身後就跑來了?

「你在金陵城中的眼線,可有什么消息傳來?」

「不曾有。」

俞國振沉吟了會兒,沒多久,果然有人來稟,說是方以智在細柳別院外求見。俞國振讓高大柱繼續操演,自己快步來到了門前。

方以智有些焦躁,不過進門之後,他還是四處打量,發覺細柳別院里如今除了幾排磚房之外什么都沒有,不由得有些驚訝:「濟民,你這別院還沒重建起來?」

「被流賊一把火燒掉之後,又與史可法不和,故此懶得重建,只要能住人能操演就成。」俞國振也不諱言。

聽得史可法,方以智苦笑了一下:「只怕史道鄰又要來求你了()。」

「哦,此話怎講……咦,流寇又至?」俞國振先是一愣,然後旋即想到一事,臉色也微變。

「前日接報,總兵祖寬率遼兵,於確`山大敗高闖,高闖余部,會合羅汝才、革里眼、左金王、橫天王、混十萬諸部,擁眾約是十五萬,再次向東來了。」

俞國振眉頭頓時緊緊鎖起。

方以智前幾日的話,竟然一語成讖!

他一言不發,領著方以智回到自己的書房,翻出一張地圖來。他在地圖上找到了確`山,位於汝寧府,距離南直隸不到百里。

「嘖嘖,當真不讓人過年了。」看了一會兒地圖,俞國振嘆息道。

「正是,賊人可惡,已經是連著三年如此!」方以智恨恨地道。

俞國振琢磨了好一會兒,這次來的是高闖,與張獻忠不同,高迎祥所部有許多都是西北邊軍出身,驍勇善戰,幾乎就是正規軍,而且征戰日久,極是凶悍。

這個敵人,不好對付!

「依濟民之見,流寇會不會再來南直隸?」方以智對於俞國振的軍略,如今極是敬服,因此開口問道。

俞國振點了點頭:「自然會來,前年桐`城民變,只是區區兩三千亂民,南直隸卻抽不出可彈壓之兵,這事情讓流賊看到了南直隸一帶的空虛。獻賊去年席卷安廬,若非我阻他一阻,只怕如今安廬一帶都還在他的手中。這些,都讓闖賊看到了,有便宜可占,他豈有不來之理?」

說到這,俞國振心里猶豫了一下,高迎祥的實力,非張獻忠此時能比擬,而且他對於部隊的掌控,也勝過張獻忠。莫看此前張獻忠帶著老回回、混天王等人來,可老回回與混天王根本不會真正聽張獻忠的()。而高迎祥不同,他的巨大聲望,足以驅使羅汝才、革里眼和左金王等眾。

因此,是否要和高迎祥打這一仗,讓俞國振有些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