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零、嫁衣裁成孰可穿(二)(1 / 2)

明末風暴 聖者晨雷 1678 字 2023-02-06

~.-<>-~

宋應星瞄了在一旁的葉武崖一眼,臉色不變,心中卻微微苦笑()。

他在仕林宦海掙扎了這么多年,如何聽不出俞國振的真正用意。征詢向安南移民的意見是假,詢問他們是不是願意效力才是真!

這些天他們看到的東西,未必就全部應該看。比如說,新襄的「民兵預備役」制度,所有新襄男子,十六歲以上四十歲以下,只要身體健康,每七日便要進行半日的軍事訓練,軍事訓練期間計算薪水,這就使得新襄擁有一支多達兩萬人左右的預備役部隊。

以宋應星之見,這兩萬人的戰斗力,絕對不比大明正規官兵要弱。

這還只是他見到的新襄,據說會安亦是如此,人數還要稍多。宋應星覺得相當驚悚:隨時可以調出五萬人,並且個個都擁有充足的武裝器械,若是俞國振有不臣之心……

另外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新襄的賺錢能力。

每年十月起,新襄要制度預算決算,因為這個工程量比較大,最後預算決算出來,恐怕要等到次年的正月。就在前兩天,新襄的春節假期結束的第四天,也就是崇禎十年的正月十日,去年的決算與今年的預算出來,並且面向所有新襄居民公布——這同樣是讓宋應星不可思議的事情,這些居民真正的身份,大多數只能算是俞國振的家仆或者佃戶、長工,他們有什么資格知(-<>-屋.最快更新.)道這些錢將會用來做什么!

但偏偏俞國振讓人將這份還很粗糙的預決算弄了出來,並且公之於眾,預計收入會是多少,其中用於港口建設將是多少,用於道路建設將是多少。教育、醫聞、研究、武備、治安、救濟、公務等等諸如此類,每一項都列得分明。

宋應星知道這意味著什么。這意味著年終時這上頭列出的計劃沒有實現,百姓便可以以此去向俞國振告發!

他感興趣的是這筆支出的總數,其數字達到了可怕的四百九十一萬兩()!

從公開的渠道可以得到新襄與會安兩地人口總數,一共是十二萬七千余人,平均下來,每人頭上要花四十兩銀子……這可是十兩銀子便能養活一家人的時代!

其中武備費用,就高達九十七萬兩,就算是養關寧軍那樣的燒錢大戶,也只以養出一萬了。不過新襄虎衛比關寧軍還要燒錢,同樣的錢。恐怕只夠五千名虎衛的薪水。

宋應星還不知道。這九十七萬兩,只是明面上的軍事支出,其主要用途,是用於整個新襄民兵預備役的建設與訓練。實際上,俞國振的軍費開支並沒有出現在這里。他計劃在今年將虎衛的數量,由現在的五千余人擴充到八千,這也是目前他掌握的人口在不影響正常經濟發展下的軍隊極限。

俞國振的收入中,有兩塊是在預算表中「不存在」的:農業收入,還有由新襄直接控制的外貿。以農業收入為例,新襄的糧食不僅自給自足,而且有大量節余,在大量到處鬧糧荒的情況下,明年可以向大明輸出十萬石左右的糧食。當然大頭還是新襄直接控制的外貿。僅去年一年,到會安進行貿易的倭國走私船就多達十六艘,歐洲商船更是多達三十一艘,進出口貨物的總價值,超過一千一百萬兩,按照新襄征依照貨物進出港價格征收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不等的稅率。總共的外貿稅收,便高達二百萬兩。

在未曾公布的內部預算中,崇禎十年這個數字,能夠提高到三百五十萬兩!

即使不知道這些數字,宋應星也能判斷出,南海伯的實力遠勝過朝廷所知,其中只怕暗藏著不臣之心!

「南海伯所問,非我所長,我實在無法回應。」就在宋應星遲疑之時,章篪開口了:「老朽科場失意,沉淪下僚,所長者不過是尺牒文案,但在新襄,老朽原先的尺牒文案也遣不上用場。」

他這樣說,讓俞國振微微有些詫異,章篪明知他的心意,想要拒絕,也應該更委婉些才是()。

「不過,做些瑣事,老朽還是有這能力的,想來南海伯向安南增加的移民,不是來自新襄本地,而應該是來自大明中原,這其間免不了要與大明官吏打交道。此事老朽,倒是能夠幫上些小忙,若是南海伯不棄,老朽便遣人前去接來家眷了。」

這話讓俞國振極是欣賞。

章篪確實不是俞國振最需要的那種高端人才,但他的細致和扎實的行事風格,卻與俞國振需要的暗暗合拍。同時,他從俞國振的話語中也得到了一些情報,判斷出俞國振可能會有大的人口遷移動作。

「如此,就有勞章先生了。」

說完這個,俞國振又看向宋應星,和章篪從未當過官不同,宋應星當過一任的教諭,只是被俞國振在實學上的成就吸引到新襄來,然後再又為新襄的巨大變化而驚訝著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