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零八、忽忽烽火連湘漢(六)(1 / 2)

明末風暴 聖者晨雷 1613 字 2023-02-06

四零八、忽忽烽火連湘漢(六)

羅汝才驚駭欲絕()。-<>-網.

他知道現在自己面臨著巨大的麻煩了,對方果然布有陷阱!

最讓他駭然的,是這里的地勢環境,原本是極不適合布陷阱的,可是官兵只是用十余輛大車加上一堆鐵絲圈,便布成了一個殺局()!

那鐵絲圈顯然不是那么容易突破的,若是軍紀嚴明的部隊,還可以不顧犧牲,以人力將之扯開,可是對於流寇來說,要他們做到這一點就太困難了。

發覺被伏擊之後,流寇便亂成一團,羅汝才能約束的,也不過是身邊數十騎罷了。而火槍齊發中,流寇們驚恐地發覺,自己身邊的同伴一排排倒下,轉眼間便是百余人不能再起。

冷兵器時代軍隊,能傷亡百分之五而不動搖的部隊,已經是極合格的了,只有最精銳的、紀律最為嚴明的部隊,才能在傷亡重大的情形下繼續保持戰斗力。故此,流寇在發覺了自己的同伴大量傷亡之後,頓時開始四散。雖然來去的路都被堵上了,但水邊淺灘還可以趟過,順著這淺灘,總是條出路!

「所有的流寇,都習慣於投降或者逃跑,從來沒有堅定的反抗意願。所以,在戰斗中遇到困難時,他們很容易動搖,如果官府開出的條件合適,他們甚至願意將刀對准過去的伙伴,為的就是搏一個『招安』,《盪寇志》中的宋江,便是流寇的代表,雖然他們以梁山泊為基地,實際上卻並沒有任何關於秩序的建設,既不曾發展民生,又不曾關心生產。所以,當有人伸出招安的旗幟時,他就迫不及待地投降了……」

這一連串的文字在高大柱心頭閃過,這些文字仍然是俞國振《流寇論》中的分析,而將之與眼前的羅汝才等一對應,便覺得,俞國振所言,當真是真知灼見!

「幸而蒼天有眼,為我華夏生出小官人這般人物!」高大柱心中的敬仰,當真是無以復加,從俞國振將他一家自死亡線中救出起,他便極是尊重俞國振,但那種尊重是因為救命之恩,此後則慢慢因為俞國振的才能而生出敬仰,直到現在,發覺俞國振一言一語中都含有深意,便更是崇拜至極了。(-<>-網.)

那些馬一踏入淺灘,頓時嘶叫起來,不一會兒,一匹匹都倒入水中()。看似較為安全的水下淤泥之中,早就埋有鐵釘蒺籬,水半淺不深的根本看不清,故此避無可避,那些流寇紛紛只有下馬,棄馬泅水逃生。

深秋的長江之水,倒不是很涼,但岸上的火槍卻要人命,羅汝才眼見著自己身邊一團團都是血圈,他身邊忠心耿耿的護衛也被擊殺得差不多了,頓時明白,今日只怕是脫不了身了。

「願降,願降!」他大聲呼道。

「願降,饒命,願降,饒命!」

周圍哭嚎聲一片,雖然流寇也用火銃弓箭進行反擊,也射傷射死了百十名官兵,但相對於他們自己的傷亡來說,對官兵的這點殺傷根本不值一提。

「果然,當遇到困難的時候,毫不猶豫地選擇投降……」

高大柱輕蔑地掃視了眾賊一眼,然後下令道:「接受投降,喊話,不降者殺!」

戰斗就如疾風驟雨一般,當白文選抵達戰場時,除了屍體之外,就是一灘灘的血跡,戰場被打掃得極干凈,甚至連死去或者重傷的馬都沒有剩余。

「這是……」

白文選大驚失色,戰敗並不令他意外,令他意外的是幾乎沒有一人逃脫,他觀察周圍地形,實在想不出,在這種地形之下,官兵如何伏擊全殲羅汝才帶領的幾千騎兵!

就在他猶豫間,突然四周一片聲起,無數火把、旗幟迎風展開,遠遠望去,似乎有千軍萬馬從各處河汊、水渠中過來。白文選抬頭望去,便看到一面巨大的旗幟,上書「大明南海伯俞」六個字!

俞國振!

白文選立刻明白,自己遇到的是什么對手,無論乎一聲不響就將羅汝才幾千兵馬吞了下來,原來是俞國振()!

當初只憑幾百騎,便讓孫可望折戟、張獻忠敗北,只憑一千余騎,就將高迎祥生擒的俞國振!

流寇中識字的雖然不多,但只要識字者,無人不知這六個字的意思。

流寇中的核心是慣寇,而慣寇同時也是在南直隸被俞國振打怕了的,新寇便是沒挨過打,卻也經常聽同伴說起「俞幼虎」,見著這旗幟,又見了周圍那聲勢,眾賊哪能不心驚膽戰!

而白文選更是撥轉馬頭,面色慘白,當先逃走。

他才不要和孫可望一般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