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三零、閹戚清流實一家(三)(1 / 2)

明末風暴 聖者晨雷 1647 字 2023-02-06

從基層起來的讀書人,誰不願意當百里侯!

萬時華當初汲汲以求的,不就是一官半職么,只是到了新襄,熏陶了近兩年時間,他才意識到,自己當初那種為了個人富貴而奔走,實在是太淺薄了,也偏離了聖人本意。

俞國振曾說,為官應有三重境界,第一重是為著個人榮華富貴,這類人一般只盯著官帽子,即使不是貪污受賄,也一定聽看著自己的上司,唯上命是從者也。當今官場,雖然大伙都在罵貪官,實際上真正大貪未必多,絕大多數都是第一類,占著朝廷的便宜吃拿卡要卻不替百姓做實事,一味逢迎上司罷了。

第二重境界則是為個人功業抱負。大名鼎鼎的海瑞海剛峰便是如此,這類官就是所謂的「清官」,清則清矣,也就是少伸些手多動點嘴,名聲雖好,可是治下百姓該窮還得窮。他們倒還能替百姓考慮一點——前提這種考慮有利於自己的名聲,有時他們便會頂住上層的壓力,甚至為了百姓不惜辭官。所謂「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者是也。時下,能做到這一點的,便是好官。

第三重境界,則是將自己的抱負與民生長遠利益完全統一,知道自己是來為百姓做公仆的,而不是做主人的。他不會為了迎合上官而去殘害百姓,但同樣也不會為了迎合百姓而放棄自己的堅持——他應當深知,為官者的目光應該要適度超前。只要工作做到位,百姓也會理解。

萬時華對這第三重境界實是心向往之,但遍覽古今典籍,他驚訝地發現,自己幾乎找不到一個人能做到這第三重境界。

或許俞國振勉強可以做到——也只是勉強。

比如說,俞國振對於環境衛生近乎變態的追求,讓初到新襄甚至已經在新襄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的人都極不適應。不許隨地吐痰倒還罷了,不許到處扔垃圾糞便也是正常,他甚至管到了每人一旬之類要洗多少次澡的地步!最初時百姓很不適應。俞國振先是強制推行,未執行者直接鞭笞,然後再慢慢說明這樣做對於防治疫病的意義。這一個。算是勉強做到了第三點。

「茂生?」張溥愣了愣,頓時明白了俞國振的意思,他是一個聰明人。

萬時華如今已經算是徹底投靠了俞國振,但這事情知道的卻不多,世人知道他的,還是那個文章寫得好的復社骨干。

因此,他可以公開出面運作此事,而不至於被人懷疑到俞國振頭上。

張溥知道,俞國振要昌化知縣這個位置,絕對不僅僅是為了往來於會安的船舶有一處停泊的地方。那樣的話他以南海伯的身份出面與昌化知縣協商,昌化知縣不會不給這個面子。

他雖然博覽群書,卻絕對不曾想到,俞國振方才談的石碌就在昌化。畢竟石碌這個地名,如今還不顯。而且在官方文籍之中,被稱為「亞玉山」。

當初為了勘礦,俞國振請出如今已在家榮養的智一二,帶著十六個弟子,由三百名虎衛護著,徘徊於昌化境內。俞國振只記得這個鐵礦離海岸有四十到六十里。具體位置根本不清楚,因此智一二原以為要踏尋一縣之地。但到了昌化後四處打聽哪兒有礦時,卻得到一則消息,崇禎二年時知縣張之光曾遣人驅走在亞玉山私開銅礦的人,有了這線索為引,他們僅用了三個月時間,便發現了一個空前龐大的巨大富礦!

俞國振記憶中,這個鐵礦區共藏有鐵礦三億噸,而且是平均品位達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富鐵礦,也就是說,理論上講可以冶煉出一億五千萬噸的鐵來。實際上現在新襄的生產能力,因為限於原料不足,只是年產鋼鐵總量五千六百噸!

石碌鐵礦完全足以支撐新襄乃至整個華夏,完成第一次工業**。至於鐵鐵產業另外需要的一項重要資源煤炭,在交趾就有相當優質的煤炭資源,暫時讓安南人開采就是。新襄用自己的工業品,換取交趾的煤,看起來給安南鄭氏繳了不少稅,可是在如今新襄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下,這些稅又會換成新襄的奢侈品。

於是安南鄭氏想要以這錢來發展武備,那么俞國振自然就放出阮氏來將他們的武備消耗掉——說起來,換成武備,無論是火槍火炮刀劍甲胄,還是小型戰船,還不是要到新襄來買!

「此事易爾。」張溥拍著胸脯道:「事成之後,區區一縣令……」

「不是事成之後,而且是現在,馬上,崇禎十二年三月之前,茂生先生便得上任。」俞國振笑道:「我可是被史道鄰耍過一回的,這次是不見兔子不撒鷹。以天如兄的本領,區區一個縣令,還不是手到擒來的事情?」

張溥琢磨了一會兒,邊遠地方的一個縣令,花點銀子打點一下,再加上他個人的面子,確實能搞定。至於俞國振賴賬的事情,他根本沒有想過,無論他和俞國振在理念上有什么不同,對於俞國振的私德,他還是非常認可的。

「那好,我這就修書……只是活動打點需要銀子,這我可沒有!」

「大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