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零九、海東暗鉤織羅網(一)(1 / 2)

明末風暴 聖者晨雷 1608 字 2023-02-06

崇禎十三年在南海發生了兩件重大的事情,使得南海和整個東南半島局勢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首先便是向來困守於大陸之上的明國出了俞國振這樣的一個妖孽,至少在鄭芝龍的眼中看來,生在內陸而非海邊的俞國振就是一個妖孽,他竟然出兵與西班牙人是行兩場大戰,先是攻占基隆,然後攻克呂宋,將西班牙人在南海的勢力拔除殆盡。

其次便是荷蘭人聚集大軍圍攻麻六甲,迫使葡萄牙人交出了這個咽喉要道。當初葡萄牙人病急亂投醫,還造謠說荷蘭人是要對付會安,想將俞國振卷入這場歐洲殖民者內部的沖突中來。

這兩件事情,使得西班牙的勢力與葡萄牙的勢力在南海變得微不足道,甚至還比不上剛剛伸來觸手的英國人和法國人。但對這兩件事感受最深、壓力最大的,還是鄭芝龍本人。

「大哥,事情真到這一地步?」

「老三,我也不想這樣,這都是俞某人逼的!」

在鄭家當中,鄭芝鳳是主張與俞國振談判來解決問題的,他不只一次與俞國振打交道,親眼見著俞國振的勢力是如何從陸上發展到海上的,比起鄭芝龍,他對俞國振的才能更有切身的體會。

但鄭芝龍說他是被俞國振「逼」的,自有他的道理。

在崇禎八年,劉香老死了之後,整個東海海面上,鄭家就是頭號老大。便是西班牙人、荷蘭人,都要給鄭家面子,他們的商船,同樣要掛鄭家的旗號,才能安全行駛於前往倭國的航道上。

這旗幟可不是白掛的,一面旗,就是兩千兩白銀!

不僅如此。鄭家還親自上陣,經營海貿,從倭國到東南諸島。都有鄭家的商船在活躍。每年鄭家的收入,都是在數百萬兩左右,單論經濟實力。其實比起崇禎十年以前的俞國振還要強大!

但當前後兩批近三十萬移民到了新襄體系之下後,事情就發生變化了,俞國振有了充足的兵力來源,打造了一支艦隊,這些倒在其次,關鍵是俞國振將自己賺取的利潤用來推進新襄的工業化,生產出大量的工業產品。鄭家則將利潤用於建庄園豪宅,廣置田畝多蓄奴仆。直到現在,鄭芝龍仍然不認為自己做錯了什么,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就是俞國振,被封為南海伯後也不是跑回了襄安一趟么,若不是獻賊等流寇多次焚毀他在襄安的宅院,只怕這個時候襄安仍留著他俞家的祖宅呢。

這就是鄭芝龍與俞國振的最大區別,鄭芝龍意識到海貿能帶來巨大的利益。卻只滿足於此,故此他最大的成就也就是一個中間商罷了。指望著倒買倒賣便能有穩固根基的,就如同後世某些人以為金融業就是財富之源一樣,當巨大的風波沖擊到時,頓時會煙消雲散。

實業永遠是王道,這就是俞國振對於產業的認知。

鄭芝鳳猶豫了好一會兒。又勸道:「大哥,南海伯這人我打過交道,還算好說話,或許……我再去見他,和他談談?」

「老三,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這事你就不要參與,找個由頭,你先去京師,留著你與俞某人的這份人情在,就算……就算我此策出了什么意外,總有個回頭的余地。」

他此語一出,鄭芝鳳還沒有說話,旁邊的鄭森忍不住了:「父親,這樣不好,咱們做的是大事,就休想兩邊下注,既然決定與俞國振為敵,就要集中全力,三叔乃是父親左膀右臂,這個時候,如何能離開!」

「長輩說話,哪輪得著你插嘴!」鄭芝龍喝斥了一聲:「不唯你三叔,你也去京城!」

鄭芝鳳聽得這里,心中明白,自己兄長的主意已經拿定,怕是不肯回頭了。而且看他說的這么迫切,事情只怕已經迫在眉睫!

「兄長是不是已經動手了?」他忍不住問道。

鄭芝龍搖頭笑道:「休要問那么多,你們回去准備准備,去京師吧。」

鄭芝鳳深深望了他一眼,然後便離開了。無論如何,他都是鄭家的人,鄭家的利益,始終是高於一切的。他如此,鄭森同樣如此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