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二三、鴨鵝豈奈隼高飛(三)(1 / 2)

明末風暴 聖者晨雷 1255 字 2023-02-06

已經是下午了,海面倒是風平浪靜,但俞國振的心中卻是焦躁不安。除了煙塵之外,還有隆隆的炮聲!

俞國振心中一凜:出事了!

此時龍門島的防備,大約是常駐的警備部隊,共約是五百人左右。很長時間以來,新襄都沒有再受到什么威脅,因此強化防御的工事做了不少,但派駐的部隊並不多。

除此之外,還有隨俞國振來的隨從虎衛約是一百人。

這是龍門島的岸防部隊,在海港里還有新襄守御艦隊。荀世祿乃是守御艦隊的司令,一般情形下。他與艦隊是駐在昌化,但今日有些不同,飛隼號的意義重大,因此他也來到了龍門,同他一起來的。還有一艘戰列艦與四艘護衛艦。再加上原本泊在龍門港的艦隊,俞國振手中立刻可以調動的艦隊數量,也有二十二艘。

「立刻組織疏散,將所有的船匠、研究員送回新襄。」俞國振在判斷出發生意外之後,立刻下令道:「東西可以不帶,人一定要保住。相關資料能帶走就帶走!」

華悠之跟在他身邊,立刻找人前去傳令,想了想,他不放心,向俞國振道:「官人,我還是去看一下,雖然平時總有應急預演,可是事到臨頭,難免會有些意外,我去盯著比較好。」

他跟在俞國振身邊也有近一年了,知道俞國振的性格,不怕他們說錯話,就怕他們浮起來不做實事。他們願意主動去做實事,俞國振只有高興的份,絕對不會說什么。

至於俞國振的安全,有齊牛在身邊,還有誰能傷得了俞國振!

「去,細致一些。」俞國振道。

華悠之匆匆跑了出去,路上有人和他打招呼,他一一點頭,腳下卻不敢停。他琢磨著,最重要的莫過於研究院的那些人,因此首先便跑到研究院。路上幾著幾個虎衛,他擔心自己人手不夠,還特意將這幾人叫到。

命令已經傳達到了,研究院在龍門島上的人都已經開始撤離,華悠之看到撤離得有些慌張,心中明白,研究院的人在新襄算是比較特殊的,可以說是唯一一處不被以軍律要求的地方。用俞國振的話來說,就是研究院的那幫子寶貝,都是靠著靈機一動來尋求突破的,除了要強迫他們鍛煉身體好讓他們活得更長些外,其余的條條框框限制,都意味著綁縛他們。

也正是因此,各種應急預案研究院的人也有擬定,只不過真正演習卻不多,甚至還比不上新襄的各級學堂。如今新襄學堂已經不僅僅一所了,隨著第一批第二批學生的畢業,在初等學堂之上,又建立了高等學堂,但是高等學堂中就基本上要靠自學,好在初等學堂里最重要地就是培養了這些孩子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根據高等學堂的教材,不斷地揣摩、試驗,應證俞國振在教材中提出的一個個「假設」,不僅讓新襄的學術水准提高得很快,而且還夯實了基礎。學校中的應急預案有許多,每周還有一次應急演練,對於多台風的新襄來說,這種應急演練在很多時候都能救人性命。

「還有誰沒出來?」他問道。

研究院的眾人面面相覷,然後驚呼道:「宋先生沒有出來!」

研究院里的宋先生只有一位,就是宋應星,老先生自打到了新襄之後,可謂老樹逢春,身體狀態反倒比當初當教諭這樣小官要強得多。他一直從事實學研究,可謂遠離政治,而且他內心中,對於大明朝廷還是有一些感情,也故意不參與眾多的高層決策。

但俞國振卻從來沒有輕視他,對他甚至是尊敬有加,他也不負重望,終於弄出了蒸汽船這個項目。

「宋先生帶了人來,不知道現在在哪里了。」有人又道。

華悠之微微愣了一下,能被宋應星帶到這里來的,應該不是隨便什么人,也應該是研究院的研究員。

新襄研究院下如今有十余個研究所,在第二屆學堂畢業生出來後,其中又有近半人加入到了研究院中。再加上各個工坊自己的研究所,研究員的數量達到了三千余人。若不是同一個部門的,相互之間不認識,極為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