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二九、桃李無言下成蹊(一)(1 / 2)

明末風暴 聖者晨雷 1618 字 2023-02-06

「真是好大一個攤子。」

俞國振拍著腦袋,看著天空,有些無奈地想。

他現在在新襄黃牛水庫邊,這座水庫是隨著新襄人口增加,淡水開始緊張,於是他們在黃牛嶺上建成的。水庫里的儲水,再加上利用蒸汽機從漁洪江、欽江抽來的水,足夠二十萬人的城市使用。水庫建成之後,周圍的風景非常出色,也就成了新襄人休閑時愛來的地方。

象俞國振,最近就常來此垂釣。

人口越來越多,最重要的是,新襄初等學堂畢業的人越來越多——就在剛剛過去的八月,新襄初等學堂第三批畢業生被分配完畢,其總數達到了空前的三千一百名。這些人都是崇禎八年從南直隸死人堆中爬出的少男少女,他們對於自己手中的一切無比珍惜,因此學習的努力程度也是後世人難以想象的。

當人的熱情被激發,展示出來的潛力讓人驚嘆,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便完成了基礎教育學習。國文方面,除了能熟練地掌握常用字外,還能熟練地使用白話文書寫各種報告,也能熟練地背誦一定的詩辭古文。數學方面,他們已經能解二元二次方程,能算簡單的三角函數,能做統計初步。實學方面,他們涉足於力學、光學和聲學,甚至還有一點點非常淺的電學,知道從原子到分子再到物質,能死記硬背出元素周期表的前二十位,懂得一點人體解剖和身體常識。對於地理氣候能夠客觀地認知。

但就是這樣,俞國振仍然覺得人手不夠用,特別是此刻。

宋獻策在他旁邊收起鉤,笑嘻嘻地摘下了掛在鉤上的魚,讓人稱了重,然後這位以心計毒辣著稱的參謀,卻很是慈悲地將那條魚扔回了水庫。

「主公這般說可就有些讓人著惱了。這樣的攤子,不知多少人想有呢。那些歐洲白夷,萬里迢迢遠渡重洋來。不就是為了這個攤子么?」他裝好餌,又將鉤子甩入水中:「香料,鉛錫礦。銅礦,金礦,橡膠,各種各樣的熱帶水果,還有取之不盡的木材,豐饒之地,膏腴之地……」

宋獻策都不知道該用什么樣的語言來稱贊就在這個月納入新襄治下的土地,到了新襄之後,他的眼光與過去不同。以前,他象傳統文人一般。眼睛里只盯著中原,現在看來,中原之外,有的是好土地,若是這些土地交給勤奮而智慧的華夏族裔。其能創造的財富,簡直可以說是無窮無盡。

落到如今這些土人手中,當真是浪費,唯有華夏族對他們進行徹底改造甚至換血,將他們血統中那些懶惰和愚蠢徹底清除,才能讓這廣闊富饒的土地煥發出生機。

也唯有華夏之傳統。方能將他們那些懶惰和愚蠢改過來,宋應星還專門接觸過那些被西夷教士洗了腦的土人,西夷教士沒有教會他們勤快聰明,卻只教會了他們凶殘愚昧,西夷教士在東南群島上教化的失敗,充分證明了他們的文明只適於他們自己,有著先天不足的缺陷。

「主公還不是為人手著惱,莫看初等學堂又畢業了三千一百人,老宋先生跑來一哭一鬧,轉眼間五百人就沒了,癸泉子道長再來吹胡子瞪眼,於是又五百人沒了。主母不必說話,那八百女子便留給了學堂自己……你算算,現在還有多少人可以分。」

茅元儀陰陽怪氣地說道,無怪乎他如此,他心中始終是有些不平的,因為他帶領的參謀團本部,在這樣的人才爭奪大戰中根本插不上手。參謀團的人,都是從虎衛中挑出來的,然後再進入士官學校培訓,最後才到茅元儀這里。看到別人搶得熱火朝天,自己卻只能在旁邊看著,他心中當然是有些不平——那些可都是人才!

「說起這個,主公用學堂成批培養人才之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啊。」宋獻策道:「如今會安、新杭和昌化,都已經建立起了初等學堂預科校,今後我們新襄人才,便可以源源不斷地培養出來!」

章篪在邊上插話道:「此事倒非主公先創,聖人辦私學,不過是『有教無類』四字,而主公辦公學,也不過是『有教無類』四字。凡新襄少年,無論男女,無論貧富,無論貴賤,都有受教之權,都有入學之義。」

他們討論起廣辦學校的意義,俞國振卻沒有注意,釣了半天的魚,茅元儀等人都有收獲,唯獨他卻是一只蝦都沒有逮著,這讓他漸漸失去了釣魚的興致,而就在這時,他看到幾個人匆匆走了過來。

眯著眼向那邊望了望,俞國振將釣竿一扔:「不釣了,有事,有事。」

「主公耍賴,最初時說好了的,今日釣魚收獲最少者請客!」宋獻策嚷了起來。

「我請就是,今夜里到食堂里吃工作餐!」俞國振道:「伯光回來了,咱們可以徹底收網!」

他看到來的人,正是田伯光。

在南安石井撲了個空的田伯光,最終並沒有殺鄭芝龍全家,只是押送著鄭家人上了船,將他們都帶回新襄。航行到廣`州時,便發覺這邊人心惶惶。問過後知道鄭家殘余的艦隊剛剛劫掠廣州不成,便退向了大員。他們出了廣州,與新襄的巡邏船相遇,知道龍門島防御戰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