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八、觀海聽濤雙龍會(四)(1 / 2)

明末風暴 聖者晨雷 1610 字 2023-02-06

飛隼號的輪機發出的聲音,經過兩次改造,已經小得多了,對於俞國振來說,他已經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睡著,可是對於崇禎來說,這聲音還是大了些。

船行得還是有些顛簸,因此容易讓人昏船,象崇禎在第一天曾經大吐特吐,好在俞國振立刻尋來醫生,一副湯葯下去之後,讓他好過得多了。

透過艙窗,望著外邊的海浪,崇禎神情有些恍惚,他已經思考了許久,自己為何會落到這個地步,卻一直沒有一個能夠說服他自己的正式理由。

就在這時,他聽到艙外輕微的敲門聲,緊接著,王承恩的聲音傳來:「陛下,南海伯求見。」

崇禎看了一眼周皇後,因為船上單間艙並不多,俞國振將船長室讓給了他們夫妻,周皇後與他在一起。周皇後起身開了門,崇禎這時已經整好衣裳,危襟正坐,臉帶微笑。

「陛下,馬上就要到羿港,陛下可以准備登陸了。」俞國振沒有進門,只是在艙門前道。

「南海伯遣人來通稟一聲就行了,何必親自來。」

「聊盡地主之誼耳。」俞國振無聲無息地微笑。

兩人話語里藏著機鋒,王承恩聽得出來,他想要喝斥,可想到自己這一喝,就將潛藏的矛盾激化出來,他又沒有這個膽量。

還是先這樣……吧!

「也沒有什么可以收拾的,朕隨你上甲板透透風。不知可否?」

「自然可以,不過靠岸時陛下抓緊欄桿,會震動一下。」俞國道:「陛下也可以看看羿城,與我華夏其余城池相比,倒有些不同。」

「華夏?」

「那是自然,除去大明之外,漠北蒙古、奴兒干都司、南海群島、耽羅、大員。亦為華夏之土——華夏文明輻射之地,便為華夏百姓安居之土,無論誰都不可剝奪。這是華夏歷代祖先用雙手雙腳為後世子孫辟出的福祗,比任何天賦神賜皆有優先。」

崇禎這個時候,還不能理解俞國振這句話中的深意。但這不影響他在古籍之中尋找典故來與俞國振討論:「南海伯有陳湯之志啊,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陳湯可不是什么好的榜樣,下過獄,坐過牢,殺過母,崇禎說起這個,也是拿一個生僻的典故來考校俞國振。俞國振一笑:「陳湯為一己之私覓封侯萬里,雖有功於華夏,卻畢竟小器了些。」

「哦?那南海伯之志?」

「方才已經說過了,華夏之地。華夏之民安居之。」

崇禎心中琢磨著俞國振這句話,此刻他並不相信,在他心底深處,覺得俞國振的志向還是登基稱帝建立新朝,至少也是學魏武帝曹操。自己不稱帝,卻給子孫留下謀朝篡位的基礎。

俞國振也懶得和他多作解釋,陪著他上了甲板,海風吹拂,雖然還是很冷,不過現在的崇禎已經不再瑟瑟發抖了。他身上穿著虎衛的大衣。厚實暖和,不過因為穿不習慣的緣故,他跟在俞國振身邊,多少有些衛兵跟在主將身旁的感覺。

「這便是羿城?」望著遠處的地平線,崇禎問道:「耽羅島?」

「是,耽羅原是自立一國,隋唐之時便開始內附,前朝時在此設群牧司,本朝太祖驅逐蒙元之後,此地為朝鮮所奪。太祖不知大海之重要性,以為蕞爾小島不值一提,不但未曾令朝鮮交還,反而大手一揮,許為不征之國……」

「南海伯!」

崇禎歪過頭,盯著俞國振,俞國振對太祖的點評,讓他心中不快。

「太祖自是有大功於天下,但亦非無過,後人點評前人,既不可迷信前人之神聖,亦不可罔顧事實,只為批駁前人而誇大其過。」俞國振笑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這句話其實說得不對,便是聖賢,亦是有過,不承認這一點,天下就不能進步。」

「還是你說的世道必進,後勝於今啊。」崇禎道。

「陛下也看過我的文?」

「《風暴集》常看,《民生速報》也常年,唯有《民生雜紀》看得少些,沒有時間啊。」

這倒是出乎俞國振的意料,沒有想到深宮中的崇禎竟然會看他在《風暴集》中的一些文章,可惜,崇禎也只是看看罷了,或者他看過之後有所心得,卻無法施展出來。

「崇禎十二年時,朝廷中有人建議朕停了這幾份刊物,說是妖言惑眾、蠱亂人心,被朕駁了回去,倒不是因為給南海伯面子,實是因為朕也愛看,若是被禁了,不能繼續更新,朕豈不是看不到了?」崇禎笑著轉向俞國振,他覺得這是此次二人相遇以來,他似乎第一次抓住了主動權。

「哈哈,陛下喜歡看就好。」俞國振卻根本沒有在意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