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四、金鼓緩敲試蛟龍(二)(1 / 2)

明末風暴 聖者晨雷 1623 字 2023-02-06

祖大壽打盹兒,已經是慣常了,他降了建虜,但一直並不曾效死力,與洪承疇積極為建虜出謀劃策倒是有些不同。

對於寧完我的冷嘲熱諷,洪承疇沒有理睬,而只是等著多爾袞裁斷。范文程則小心翼翼地看了寧完我一眼,今天的寧完我有些異樣。

仔細一想,他想必是眼見著洪承疇、陳名夏等後來者一個個飛黃騰達,心中頗有不甘吧。當初老奴奴兒哈赤時,他們可就開始在為建虜效力!

另外,若是對上滿族貴胄,寧完我必然忍氣吞聲不敢相爭,對上的只是幾個同為漢人出身的,寧完我可沒有什么顧忌。

「寧先生有什么話,直接說吧。」

「按照洪督師的策略,我們便只有放棄吳三桂,坐視俞國振奪取中京,將有限的兵力盡數集中於沿海一帶,防備俞國振偷襲遼東。但是,有一件事情,洪督師怕是不知。」

寧完我以洪承疇在大明時有官職相稱呼,其內里的陰險,眾人皆知,洪承疇忍不住抗辯:「我如今出仕大清,不再是督師了!」

寧完我恍然大悟:「哦,洪大人既是出仕大清,為何不知道我大清過去一年當中,自中京所收的糧賦?過去一年,中京繳納的糧食是四十一萬石,稅金是七十二萬銀元,絹兩萬匹,棉布六萬匹……大清賦稅,一半仰賴於中京,而且,這還是中京受瘟疫之苦。元氣未傷,又被吳三桂截留大半之後的結果!」

洪承疇心中一凜,他方才想著俞國振的戰術,確實沒有想到中京對於滿清的意義。這可不僅僅意味著滿清控制了一大塊地盤,更意味著大量的財富!即使是經過戰火和瘟疫之後的凋蔽,可是京師對於建虜來說,仍然是繁華之所在!

更何況,京師靠近山`東。接壤山`西,往東來自新襄的貨物源源不斷,往西山`西的膽大商人接踵而至,新的土豆、玉米等作物迅速推廣,這些讓京師成為了建虜的一大財源!

「洪大人方才棄京師之舉,原是做壯士斷腕的打算,但俞國振貪得無厭。他得了京師,就不打遼東的主意么?到時他兵分兩路。一路出山海關。一路自海上覓機登陸,兩面夾擊之下,遼東如何能守?」

洪承疇默然無語,寧完我確實抓住了他的一大漏洞。

「寧先生說的是,寧先生說的是!」多爾袞連連點頭,覺得還是寧完我說的話深深打動了他的心。

「殿下令吳三桂奪天津衛,為的是什么。不就是將戰火推進到俞國振所控之地么?」寧完我又道:「若是不救吳三桂,任其自敗。鮮國、蒙古,亦必生自危之心。到時俞國振再來攻我,何人可以助我?」

「故此,不救吳三桂,任俞國振奪中京,會令我失利、失勢這兩大弊端。相反,救吳三桂則不然,有三大勝機。其一,御敵於國門之外,可因糧於敵,不致於令我方疲憊;其二,若是我們猛攻山`東,俞國振必救之,如此情形下,他也分不多太多兵力去攻遼東,我軍進退皆可,而俞國振卻須必勝;其三,我不知諸位是否曾見過俞國振所寫的兵法,我倒是看過,其中一句令我印象深刻,『何為戰場優勢?那便是在自己選擇的時機於自己選擇的戰場與自己選擇的敵人交戰』,也即是要控制戰爭的主動權。我們主動攻擊,讓俞國振失去戰場之主動權,必能令其極不適應。」

「說得這么多,卻還有一件事情,在山`東,我們能打得過么?我軍之勢,守尚嫌不足,何況攻敵?」

洪承疇的反擊仿佛是在寧完我的意料之中,寧完我捋須揚眉,目光冷竣:「此時此刻此戰於山`東,尚有一線勝機,若是等俞國振全部布局完成,十萬大軍到位,那就真無勝機了。」

「你說。」多爾袞聚精會神地道。

「俞國振此刻在山`東兵力是一萬,加上他運至耽羅島的兵力,也不過是三萬,吳三桂有大軍近二十萬,我大清尚能動用大軍十萬,三十萬攻其三萬,以多擊少,若如此都不能勝,那么就不必戰了,等著俞國振來滅了我大清吧。」

包括多爾袞,都對此深以為然。

俞國振以少打多是出了名的,但是並不意味著他就一直能以少打多,這次吳三桂奪下天津衛,便是仗著人數多的優勢,不顧傷亡,迫使俞國振部不得不退。

「另外,如今是八月中,八月中!按著以往的天氣,到了十一月便會結冰,山`東以北海域,便不利通行。俞國振此時才調集了兩萬人馬,等到十萬人到齊了之時,海冰已結,他若真是想在我們遼東登陸,只會有來無回!」寧完我最後拋出了一個讓眾人不得不點頭的理由。

俞國振要攻盛京,顯然不會只派一兩萬人,那樣的話大不了將盛京暫時讓給他,斷他與海上的聯系,他孤軍深陷於遼東,唯有大敗一途。因此,只要他們在山`東攻得猛烈,戰得迅速,俞國振根本無暇他顧!

「八月正是草枯馬肥之時,戰馬養了一年的膘,正合使用。我大清鐵騎,橫行天下,此為國運之戰,當征發蒙古諸部,以為游騎……」

見多爾袞神色,寧完我便知道,自己說動了他,因此慷慨激昂地結束了自己的話語。他知道自己只要做戰略建議即可,至於具體如何執行,多爾袞永遠只會相信滿人而不會信任漢人。